衣被天下之桃夭_309丑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9丑闻 (第1/2页)

    唯有黄蓁明白祝珍儿说的当真是由衷之言,能这样畅快的活着,不被世俗规矩所束缚?求仁得仁倒也是真的痛快。

    可是张敏的眼里再也没有当初的明媚了?可见情之一字害人不浅。黄蓁又想到了杜浒,不知午夜梦回,杜浒是否还会想起这个曾经衷情过他的少女?

    性情使然,杜浒是张敏过不去的劫难?可是在瞧祝珍儿,哪怕在婆家遭遇了慢待?也是心心念念的要生个儿子,在后宅挣得一席之地,以期婚姻能取的表面的美满。

    这其中缘由结果,不到最后,还真难说谁对谁错?

    招娣进来说前面已经准备妥当,请张敏她们登船去,几个人呼呼啦啦地往出走去,黄蓁见人走了,便也下地由红瘦扶着,在屋里来回走上几趟?

    直到累的气喘吁吁,才回床上坐下,喝了几口水又要下地走去,恰巧奶娘抱着两个孩子过来,黄蓁便高兴的什么都忘了?喊道:“佐哥儿,佑哥儿,你们回来了?想娘亲了没有?”

    两个孩子难得来的路上没有睡?睁着眼睛看着母亲与他们打招呼,佐哥儿嘴里吐着泡泡,像是在回应着母亲的问话?而佑哥儿则伸着手去碰黄蓁头上的簪子。

    黄蓁高兴地拔下簪子摇晃着,问道:“我们佑哥儿也喜欢是不是?说着抽出簪子一点一点的在佑哥儿眼前晃着。”

    簪子上的红宝吸引了孩子们目光。佐哥儿也顾不上吐泡泡顽了,眼睛随着簪子来回律动。”

    黄蓁兴奋地问道:“你们看得见吗?绿肥,快去找些鲜亮的物件过来,让哥儿瞧着,绿肥从妆台上找了支鬓花,黄蓁又拿了鬓花逗弄儿子,母子三人顽的不已乐乎。”

    红瘦见了说道:“夫人,不如奴婢让绣房做些鲜亮的物件,拿回来挂在哥儿的床上,让哥儿看着顽如何?”

    “好主意,现在就去拿些回来。”

    母子三人玩了一会,黄蓁见佐哥儿吭哧着还要哭的模样,忙问奶娘道:“你来看看,佐哥儿是怎么了?”

    奶娘冷氏见了忙过来说:“哥儿是要撒尿了?”

    说着抱起佐哥儿来,果然一泡尿出来,佐哥便老实了许多。佑哥的奶娘林氏也抱起佑哥儿来,换了尿布,包好了又喂了奶,两人都睡了过去。

    黄蓁让奶娘把两个孩子都放在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竟不知何时自己也跟着睡了过去?

    等陈世元从前院回来,见母子三人正睡得香甜,便挥手打发人下去,自己悄声坐在床边,看着母子几人相似的五官,不由地看痴了。

    “黄蓁一醒来便对上陈世元的目光,什么时候进来的?”

    陈世元伸手拂去妻子额头的碎发,见妻子唇色浅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见?知道气血不足引起来的,怜惜地低下头来,隔着儿子才要亲上,便被身下儿子的哭声扰到了。

    急的黄蓁忙问道:“是否压倒了他?”

    陈世元讪然道:“怎么会?离的远着呢?声音未落,另一个也跟着哭了起来。”

    听见孩子的哭声,奶娘从外面推门而入,陈世元说道:“想来是饿了,抱下去吧。”

    待室内清净了,黄蓁再也忍不住了?捂着脸便笑了起来。

    张敏几人傍晚时分回来的,看着兴致不减的模样想也是收获颇丰,黄蓁一问才知几人在外面用了饭,又说多亏了姑姑帮着掌眼,又谢陈世元安排的人妥当。

    一路过去都安排的恰到好处,总之是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

    又说起明日贾云惠设宴招待的话,还说后日就要回去,要麻烦陈世元帮着安排船回去,黄蓁留了几回见众人一心回去,便也罢了,忙吩咐人去安排后日一早的船只,说了一会话几人就回去了。

    黄蓁便吩咐厨房烧水,送去几人住处,以便她们洗漱。

    聂红线得了黄蓁的眼色,便借故留了下来,雀儿见状也跟着留了下来,黄蓁也由着她?便说起了今年丝线的定额,又商量以聂红线的名义兑换些现成的银两用。

    聂红线纳闷地问道:“银票岂不是方便?meimei兑换这些银子做什么?”

    黄蓁只含糊地说帮别人兑换换,聂红线便没再细问?

    黄蓁本想通过聂红线打听雀儿的事情?可见雀儿亦步亦趋防着,也就算了。

    等到了几人启程回松江府那日,阿婆指挥着下人将送给几人的回礼,装满了整整一辆车,阿婆又带着招娣亲自将人送到码头,看着众人上了船,使出了码头才转回来。

    送走松江府的客人,黄蓁便一门心思养起了身子,等黄蓁坐满了双月子,身子也逐渐地好了起来,出了月子的黄蓁,天气好时也能来院子里里嗮嗮太阳。

    这些日子黄蓁过的是相当惬意,每日里逗逗儿子,品尝些厨房孝敬上来的吃食,外面的纷纷扰扰均,被陈世元挡在了外头,灼华院更是被保护的水泼不进?

    这日红姑从外面回来,兴冲冲的告诉黄蓁说道:“阎贵妃这回可是倒了霉,碰了个硬钉子。”

    黄蓁忙问怎么了?红姑扶着心口痛快的笑了一会,才跟黄蓁说起了始末来?

    原来今日却大朝会上,爆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丑闻,御史当廷弹劾阎贵妃奢靡无度,枉顾百姓性命与民争利,私调国库银两要建一座功德寺。

    为此还派人去各地府县征调稀有木材,有些地方甚至为了木材闹出人命来?甚至挖了人家祠堂跟前祭祀的树木?闹得街头巷尾民意如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