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2县主 (第1/2页)
看着姑姑痛苦不堪的模样?黄蓁心如刀绞,想通了其中的关节遂也面对了现实,愧疚的说道:“姑姑?是我不懂事了?总幻想着还有退路可走,让您为难了。” 红姑檫拭着通红的眼睛,憋屈的说道:“不是姑娘让我为难了?是属下也觉得憋屈,说着伸手为黄蓁擦拭着眼泪。” “姑姑,我听你的安排,现在就要准备起来吗?” 红姑喊了声招娣进来,招娣端着碗神情有些不安地进来?想来是听到了屋里的动静,才会如此忐忑。 红姑径自吩咐说道:“姑娘的脸交给你了,又对黄蓁说招娣弄好了,您再睡回笼觉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只需看着他们癫狂就是。说着不待黄蓁吱声,就恨恨地出去了。” 阿婆忙拿着热水绞了帕子给黄蓁擦脸,黄蓁安抚地拍着阿婆示意没事? 看着惴惴不安的招娣?黄蓁笑着说:“来吧,听姑姑的,这张脸就交给你了,你可要弄得像些才是?穿帮了就不妙了?” 招娣见姑娘眼睛虽然红肿,但是神态与往日一般无异?便恢复了自在,调皮地拍着胸口道:“家传的技艺,姑娘就放心吧,话一出口屋内还存着的紧绷气氛不翼而飞?” 黄蓁抿着嘴笑,还真是个开心果呢。 寂静的巷子里来了一对巡街的差人,黄家的门也被一位师爷模样的人敲开了,说是奉府衙张大人的吩咐过来的。 钱嫂子忙把人请了进去,巷子里的邻居听到了动静,也吩咐人出来打听究竟? 这条巷子里住的人非富即贵,当差的今日也很好说话,说是朝廷要嘉奖黄姑娘,一会有天使过来宣读圣旨,让大伙管好家里的下人,不要随意出来走动,免得惊扰了天使。 话音一落人群哗地一声议论了起来,众人更是各种羡慕说辞,说那些为官为宰的大人们,一辈子也没接过几回圣旨? 这黄姑娘还真是了不得了?这几年光是朝廷嘉奖都有了几回? 还有人不服气地说,几月前不是刚刚嘉奖过了,怎么又来了?不会是黄姑娘又捐银子了吧? 有人反驳他不知内情不要瞎说?黄姑娘哪还有银子了?我听阿婆说了,家里的银子都搬空了,不止是捐了军饷,还为鄂北和川蜀的难民都捐了银子。 有人说道黄姑娘还真是慈悲心肠,挣些银子也不容易? 有什么不容易的?有个妇人叫嚣着说道,人家说家里没了银子你们就信了,不过是哄你们的慌话罢了?要我看是不想再出银子了才是真的? 一席话引来众人的侧目相视,进而纷纷指责,黄蓁是什么人呀?有位上了年纪的老者斥道,那些纺织用的物件,眼也不眨一下就献了出来,救活了多少人? 凡有不懂的都去庄子上去求教,黄姑娘好茶好水招待着,还负责教会大伙,你这样地中伤黄姑娘,良心是喂了狗吗? 先前说话的那个妇人将惹了众怒,便灰溜溜地躲在了人群后。 先前怒斥妇人的老者说,估计是为了蒙古人劫持黄姑娘的事? 有个阿婆也符合地说,听说为了让蒙古人落网,还带着伤就帮着槽帮那群好汉做了鱼饵,真是了不得? 众人七口八舌地议论着,当差的人也不禁止? 待吉时到了,只见一对人马进了巷子,有人喊道知府大人也来了,被当差的制止不如喧哗。 张知府陪着天使进了院子,紧跟着一对人马声势浩大,一溜的小中官手里捧着赏赐的东西。 院子中央早已摆起了香案,黄蓁穿了件绯红色褙子,流云色的八幅马面裙由红瘦和绿肥扶着,领着家里人跪下接旨,来宣旨的是董宋臣手底下的人。 来时已经得了吩咐,又从张之初处也听说遇劫受伤的事,见黄蓁由两个丫头搀扶着跪下,脸色惨白的一丝血丝也没有?不由的也有些同情黄蓁,小小年纪命运多踹? 当下不便费话,径自便展开了圣旨,圣旨下:应天明命,顺天授时,民女黄蓁忠孝两全,数次为朝廷分忧解难,朕听闻乌泥泾棉布已远销海外藩国,扬我大宋国威,堪为世人表率,朕心甚慰,敕封民女黄蓁为忠义县主,钦此。 接着就是一长串的赏赐。 黄蓁跪伏在地叩首后,声音无力地说道:“民女黄蓁叩谢陛下封赏,说着双手高举接过圣旨来。 天使见其脸色苍白气力不足。怜惜的说道:“忠义县主快快请起,咱家来时,朝廷还不知道您出了这样的事?看您身子这样,还能去叩谢官家恩德否?” 黄蓁喘息了几下无力的说道:“按说朝廷恩典就爬也要爬去的,可是旧伤未愈又添了新伤,要是把病症过给了贵人,民女可是百死莫赎了?还请大人为我周旋,说着又咳了起来。” 天使见此不免退了几步?只说忠义县主好好地养伤,您的情况咱家都听说了,回去必然如实禀告,为您请功。 黄蓁又忙福身道谢,阿婆忙奉上荷包:“只说请天使喝茶,旁边有小中官过来接下,就要回府衙去。” 黄蓁又虚留了两句,张之初说县主快进去吧!大人这里还有臣呢?黄蓁便顺势送了她们出去。 巷子里围的水泄不通,待天使走远了。 众人都问候着黄蓁好些了没?要好好的养身子,还有人嚷着让黄蓁快些进去,别着了风,黄蓁对众人福礼相谢,才进了屋子。 而门外的众人听说黄蓁被奉了忠义县主,也引起了轩然大波,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