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5手炉 (第1/2页)
听了汤北臣的述说,汤太太惊的险些要跳了出来?只喊着:“天杀的蒙古鞑子,怎么连个孤女也不放过呢?又说是好人有好报,黄蓁这是积了福报,有菩萨护佑着呢? 又埋怨丈夫说,你们胆子也太大了些?怎么能拿个弱女子做饵呢?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 汤北臣说道:“太太可别被那丫头的模样骗了?你见过谁家的弱女子,敢于这样对峙蒙古人的?” 汤太太横了一眼丈夫说道:“总之也太冒险了些?说着喊了人来去库房挑选礼物,说要去探望黄蓁去。” 汤北臣忙制止了太太,只说道:“那丫头伤了,家里必是忙作一团,你让递了帖子出去,明日再过去也不迟?不然还要费神招待你?并说黄蓁现在回来的路上。” 汤太太顺从惯了,又觉得汤北臣说的有理便依了,又打法人街上寻摸药材去。 紧接着汤北臣又让人给贾会长递了帖子,约了他中午在桃花源酒楼小聚,起身又去了黄蓁家里吩咐了老钱几句,才回了槽帮。 吩咐人把那日抓到的蒙古间者提了出来,亲自押解着去了官府,也没遮掩就将十多个人,五花大绑地路过闹市? 路上有人问起来,槽帮的弟兄便大着嗓门有问必答,说蒙古间者意图不轨?企图将黄姑娘绑去燕京,教化那些蒙古鞑子纺纱织布,多亏黄姑娘机智,刺伤了姚枢那卖国贼。 而黄姑娘也被蒙古人用弩箭射伤了,黄姑娘跳下了江里,被路过的漕帮帮主从水里救起,如何如何的?一路走一路宣扬? 就这样一路宣扬过去,待到府衙时,身后已经跟了数以百计的百姓。” 汤北臣求见了张之初,将来龙去脉吐了个干净,只说之前瞒着不报给官府?是为了抓出潜伏在松江府的蒙古间者,这回又请黄蓁姑娘做饵,只是不小心又伤了黄姑娘。 张之初早前在朝廷的邸报上,就已经获知蒙古人南下,是为了搜罗了我朝的人才,且用的都是些龌龊的法子。 但是令他做梦也没想到是?蒙古人竟把主意打到了黄蓁身上,要是真被蒙古人在自己眼皮底下得逞了,让黄蓁成了打击大宋朝的棋子,自己这知府也算是做到了头?性命能不能保住还两说? 饶是以张之初沉稳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随之大怒,在自己的治下竟有蒙古间者潜伏?要不是有槽帮插手?不然这滔天的罪责,可不是要自己来抗? 皇城司这帮家伙做什么吃的? 有衙役来报说,衙门口被堵的水泄不通,百姓都堵在门口问,方才槽帮讲的的事情可是真的?还说黄姑娘菩萨一般心肠的人,怎么被蒙古人盯上了?要官府给个说法。 张之初不解地看向汤北臣,意思是消息是怎样流出去的? 汤北臣心里暗自称赞帮主厉害,这每一步都算计道点子上,让张之初有口难言?就算是想捂着也是捂不成的? 汤北臣起身抱歉的施礼道:“是我想的不周全了?证据确凿后,只想着把蒙古人的谋算大白于天下?让我松江府百姓人人提高警惕,再不受这些蒙古间者蒙蔽? 却忽视了百姓对黄姑娘的重视程度,给官府带来了麻烦,我这就出去和百姓们分说去,让他们回去,不要耽误府衙办案。” 张之初暗骂一句老狐狸,以为自己看不出来他是故意的?分明是怕自己压下了消息,贪了他的功劳?无奈嘴上也只能说无妨。 “百密一疏汤舵主也是无心之过,本府这就升堂,在百姓眼皮底下,将此事问个清楚明白?说着就吩咐人准备升堂。” 而此时老钱和钱嫂子,早就混在了看热闹的人群里,绘声绘色地将了那日的情景,尤其是黄蓁痛骂姚枢那几句,被老钱绘声绘色地学出来给百姓听? 府衙外以老钱和钱嫂子为中心,传来如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 老钱一章一节地讲着,钱嫂子在一旁见缝插针地配合着,尤其是讲到船上那一段。说黄蓁被弩箭刺伤后栽到了江里。 有些心软的妇人已哭的泣不成声?纷纷咒骂蒙古人的财狼心性,张之初从内堂出来,见到外面的状况,便问那人是谁?衙役回说是黄姑娘的车夫,那日就是他驾的马车。 张之初有把老钱叫到跟前,又问了一遍当前的情形。 老钱绘声绘色地又讲了一遍,张之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定是槽帮为了黄蓁造势,弄出来的把戏,只是让张之初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这样造势? 听完老钱的讲述,张之初对在府衙外围观的说道:“为了能一举抓尽潜伏在松江府的蒙古间者?是黄姑娘忍辱负重压下了此事,这回又不惜以身为饵?配合槽帮众位好汉,为朝廷除去隐患,黄姑娘功不可没? 待本府了解了此案,自会上奏朝廷为黄姑娘请功,百姓齐齐喊着知府大人英明,张之初也不多言,便升堂问案。” 汤北臣见没自己什么事?便出了府衙,找来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爷几个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说了好一会子话,眼见着交代的差不多了,便奔着桃花源酒楼去了。 贾家的三位少爷得了父亲的吩咐,各自出去呼朋唤友,于是黄蓁与姚枢对峙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扬了出来。 一时间黄蓁那句,蒙古草原沃野千里,姚先生笑纳了便是?何苦玷污了我大宋洛阳那满城春色?便在松江府流传开了。 那些学子们互相认证这些传言的真假,说一会叹一回,黄蓁与贼寇对峙的勇气之余,竟觉得自己七尺男儿,赶不上女儿家? 而作为此事主角的黄蓁,正在运河上回程的船上,还不知道因为自己所为,已经掀起了滔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