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交卷 (第1/2页)
神门正文第三百一十章交卷巫风从来都不会认为方正直很弱,事实上,在不知道南宫浩参加殿试,或者说没有看到南宫浩的道心自然之前。 他一直都将方正直看成有力的竞争对手。 特别是在文试上。 能将六部试卷在两个时辰内全部写完,而且,不错一题,这样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是偶然。 巫风曾经尝试过,两部试卷便已经到了极限。 六部…… 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妖怪”。 但是,现在的他却不得不将方正直看成与自己一样的陪衬,因为,并不是方正直弱,而是南宫浩太强! 方正直当然不知道这些东西,他正在愉快的写着自己的策论,发扬着祖祖辈辈们流传下来的美德。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六国论。 当然了,方正直的《六国论》与真正的《六国论》还是有些区别的,他只是将《六国论》中的理念当成了一个基础。 毕竟,前世的《六国论》诞生时的历史环境和现在的大夏王朝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但是不屈的理念,还有中心的思想并不会因为历史环境而不适应,比如,一个弱小的企业,他在面临四面强敌的时候,可以用到不屈的理念。 那么…… 强大的企业呢? 同样可以用到不屈的理念,因为,不屈代表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强者如果懈怠,那就会马上成为弱者。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不过,为了要将自己的《新六国论》写得更符合朝代和历史,方正直也将其中的一些语句进行了修改。 比如其中的一句。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方正直就将这句话标为了重点。而且。又在后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添加了大夏王朝现在的国情。 如果不是傻子。 应该都能看得出来,这其中指的便是现在的大夏王朝,本有着一统天下的实力。可是,如果不够强势。那么终有一天会让邻邦觉得好欺负。 最终烽烟四起。 思想到了这里,方正直的策论便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他并不明述如今的大夏王朝形势。而是以局外人的目光来分析一段历史。 原因是…… 他根本就不懂现在的局势。 “嗯……好像还不错哟!”方正直收笔,又拿起答卷慢慢的审阅了一遍。很快发现一个错别字。 另外还有一句语句写反了。 呃! 果然检查是一个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多检查一遍总归不是坏事。这是老师们常常教导我们的至理。 修改一下,又在语句上面进行了一番润色。 再重新看一遍。 满意。 接下来便是将草稿再认真的抄录一遍。作为正式的答卷上交。 抬起头来四处的望了望,发现周围的考生们一个个都是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有些人甚至在咬笔杆,看起来就像饿了三天的狼一样。 又不是熊猫,吃什么竹子? 方正直不屑的摇了摇头,然后,将目光看向旁边的燕修,用尽目力看了一眼,发现燕修已经开始动笔,从脸上的表情看,应该是胸有成竹。 对于这一点,方正直倒并不是太过于吃惊。 虽然,燕修好像也是准备的工类的腹搞,但是,作为西凉燕氏的子弟,本就对战局极为敏感,写这种安邦之策,应该不在话下。 又将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巫风,发现巫风此刻同样开始写了,只是,脸上却似乎有些微微的愁容,和之前的一脸微笑明显有了画风上的转变。 “南宫浩开始写了吗?”方正直突然想了起来,目光下意识的望向不远处那名身着白衣的青年。 只见南宫浩依然端坐在椅子上,一枝笔工工整整的摆在书案上,双眼微闭,就像一座石雕一样。 来搞笑的? 方正直有些鄙夷。 说好的第一才子咧?一个安邦之策想这么久,能不能有点挑战了?唉,对于太弱,完全没有挑战啊。 方正直没有再四处瞄瞄,而是收回目光,定了定心神,活动了一下手臂,接下来,便开始悠悠的写了起来。 一刻钟之后,一篇《新六国论》策论便宣告完美收工。 “交卷!”方正直在县试,府试和朝试的文试中一直都有着睡一觉的好习惯,原因是封闭的考场根本不让交卷。 可是,殿试之中好像并没有明确说到这个规定。 所以…… 他决定任性的体验一把提前交卷的快感,毕竟,在前世的大小考试之中,他可是经常做这种事情。 就当怀旧好了。 “交……交卷?!” “他难道已经写完了?” “怎么这么快,我都还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 “开头?我连想都还没有想好啊。” 一个个考生们明显被方正直的举动给吓到了,开考到现在,总共还不到半个时辰,方正直居然喊着要交卷? 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都知道方正直今日来参加殿试,是毫无准备而来。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写完了? 这简直是比有准备的人写得还要更快啊。 站立在圣上林慕白身边的文武百官们,还有白玉广场上分散的御使们同样是一个个震惊无比。 殿试提前交卷? 几百年也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啊。 胡闹! 还有比这更乱来的事情吗?简直就是公然藐视殿试,不管方正直是不是真的写完了,光是这个态度,就明显是在说皇上出的题太简单了吧? “这个方正直出生平民,有没有可能根本不知道安邦之策,所以胡乱写出一篇策论呢?”一个大臣惊讶中又有些疑惑,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殿试的策论,这本就是极为诡异的事情。 “如果真是那样,加上他提前交卷的藐视。恐怕马上就要滚出朝堂了。”另外一个大臣轻轻的摇了摇头。 “你的意思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