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_第二五章 青田对.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五章 青田对.谈 (第2/2页)

可做为刘备最佳的根据地,此三策也是孔明日后辅佐刘备的主要方针。」

    接着说:「现今天下大势,北方的察罕帖木儿虽未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军势比如曹cao,暂且不要正面交锋。东边的张士诚坐拥富庶吴地,野心不大,像三国东吴,虽没有孙权的实力,却受地方人士支持。西边的徐寿辉称帝虽久,能力不足,兵力由下属所握,是个空壳子,犹如刘表、刘璋,不过其下的陈友谅攻伐果断,最近强势出头,已抢了刘备的位置。」

    意思是你朱元璋现在,没什么位置了。

    朱元璋听了后,心想现今我的势力不大,确实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想求发展啊!但都是些难啃的骨头。

    而这老先生人在偏僻山村,对局势掌握倒是清楚,不知有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有对策,至少先分三国也好,先有实力、有根据地再说。

    便道:「先生对天下局势确实了解,且分析透彻,不知先生有可见教元璋的对策?」

    刘基希望这朱元璋有进取天下的雄心,届时自己才有「为天地立心」的机会,而不是偏安东吴的孙权,或是未能依照隆中三策推进的刘备。

    于是问道:「敢问吴国公志在何方?」

    朱元璋被此一问,顿时停滞了一下,心想我志在何方?

    少时托钵四方,看尽人间冷暖,自从投靠郭子兴,忍辱负重、稳扎稳打,七年来好不容易才有今天,最终当然希望能够称王称帝;可当这王或当这皇帝,领土越大、越稳当,最好能拥有天下…。

    朱元璋想想后答道:「立足江南、志在天下。」

    与刘备先立足荆州、蜀地,再伺机进取中原一般,确实是朱元璋现在想达成的目标。

    刘基看着朱元璋,道:「吴国公既然有志取天下之心,刘某自有进取天下之策;然吴国公可知,隆中三策为何未能成功?」

    朱元璋年轻时流浪四方,更知道知识的重要,一向善待礼遇儒者;且自据有集庆路后,也勤阅典籍、求问儒士、奋发向上,但对于三国历史仅略微知晓,想说刘备不是据有蜀国称帝,隆中三策竟然算是未成功?

    胡大海在旁听了好久,也有此疑问,此时看了朱元璋后,接道:「刘备不是在蜀地建立汉朝,已经称帝了吗?怎说是未能成功?」

    刘基道:「刘备是志在荆蜀?还是志在天下?」

    「当初隆中对后,请出卧龙先生的目的是图取中原、匡复汉室,可最后却仅称帝于西南边的蜀汉,所以未竟全功。」

    又道:「一是,未听卧龙先生之言,先一步取下荆州、益州;待曹cao大军已南下,再借兵东吴,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虽然也因而取得荆、益两州,可东吴出了大军,牺牲将士与粮草,刘备这边仅出了孔明,但便宜之事却被刘备占尽,已然得罪了东吴。」

    「二是,事后未能尽快交好东吴,联合次要敌人对抗主要敌人,反而挑衅居傲,交恶邻邦,接连折损张飞、关羽,最后更失去荆州、退居蜀地,已无图取中原之力。」

    胡大海道:「喔!是这样的啊!」

    胡大海是个武人,不懂历史,不过听刘基如此一说,大概知道了;就是刘备请出诸葛亮,本来是要当全天下的皇帝,却没好好采用诸葛亮的谋略,虽然最后也是称帝,勉勉强强地算是恢复汉室,不过仅是偏居在西南边的蜀国而已。

    也就是说请了再厉害的人物,不听他的谋略,最后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朱元璋一听既知道刘基的意思,不过仍不确定这个刘基,到底有无诸葛亮之能,有没有可用的对策谋略。

    便道:「先生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元璋受教了,刘备虽得卧龙先生之助,成就一方之霸,叹未能依卧龙先生之策,恢复汉室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