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神龙见首 (第2/3页)
避这个问题,说话的时候明显言不由衷。自己也就没有刨根问底,但是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种子,深深的扎根在心中。神针门像自己这样的孤儿很多,但是很显然自己“与众不同”。今天庙会大牛和自己,被这两兄弟不仅打的鼻青脸肿,而且被他们嗤之以鼻。 聂欢看着自己随手写的满地武字,第一次在心里有了强烈的练武欲望。压抑不住胸中的愤懑不平,聂欢拿着毛笔开门出去,外面又下雪了,小小的米粒大的雪,已把地上蒙上了薄薄的一层白色。 聂欢在天井里胡乱挥舞着长长的毛笔,发出“呼!呼!”的风声,想要将胸中的愤懑都发泄出来。在一个僻静昏暗的角落,一个身披斗篷的灰衣人,静静的看着聂欢在雪中无助的样子,而灰衣人内心好像也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聂欢狂舞了一会,胸中稍微感觉舒服了一些。低着头静静的站在雪里,让冷风吹进自己的领口、衣袖。一抬头,不知什么时候,眼前站着一个身披斗篷的灰衣人,那是个身材苗条的女人比四姨略高一些,用一方丝巾蒙着脸,斗篷下只看见两个清澈眼睛。 聂欢刚想询问,只觉得手中一轻,那人一手夺下他的毛笔,往后一步滑开,就像是风吹过湖面那么自然。只见她双膝微蹲,双手平举,毛笔隐与肘后,接着上身右转脚下成弓步,左掌靠右肩转身将笔缓缓刺出。 聂欢虽然不认识这人,但是她的招式使的这么慢,他明白这个人在教他武功。聂欢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看着眼前之人,一招一式的在他面将毛笔当剑使。这人所使剑法飘忽来去,纵横开阖,那人一招右手将笔从背后向左侧刺出,忽的一闪,变成是左手持笔直刺右方,那真是“欲左先攻右,欲前先警后”使到精妙之处如高山流瀑,长河泻波。聂欢在一旁看得是心潮澎湃,那人行云流水一般将整套剑法使完,地上的积雪留下一些浅浅的脚印。 那人将笔交与聂欢手中,点头示意。聂欢凭着记忆,踩着那人的脚印一招一式慢慢重复着,虽然不连贯,屡有顿挫,但是基本招式还记着,慢慢的把整套剑法使了个七七八八。 聂欢知道自己没有武功底子,使出来的剑法似是而非,害怕那人责怪,没想到那人眼中尽是嘉许之色。 这套剑法只有灰衣人明白,那是多么的深奥和精妙,所创之人,当年从一册古籍中得到灵感,费尽心血博采众家之长,只是后来造化弄人,此剑法没有在江湖出现,只有自己学得完全。不要说一个从没练过武的人,就是有三、五年基础,也不可能看一遍就能全部记得,何况聂欢差不多也使了个六七成。 灰衣人又重新使了一遍,聂欢在一旁跟着练习,这一次比上次要顺利许多,虽有不到位的地方,但不再像开始那么生疏僵硬。 灰衣人从出现就没有说过一个字,途中发现聂欢有错,只是随手示范一下马上更正,练对了就点点头。 聂欢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待到感觉招式全部熟练无误,才想起那个灰衣人,环顾四周已不见那人身影,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若非手中还握着毛笔,院子里凌乱的脚印,刚才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 第二天,聂欢和往常一样干活,只是心里一直在想“这女人是谁?她为什么教我武功?她和‘神针门’有没有关系?她今天还会来吗?”好不容易熬到天黑,聂欢和大牛早早的回了柴房。 大牛倒头就睡,聂欢习字练功,只不过今天多了一样内容,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聂欢拿起毛笔出了柴房,院子里寂静无声,聂欢按照昨晚所学的剑法,开始练习。 站在院子里聂欢闭着双眼,把所有的招式在头里迅速过了一遍,双眼一睁,双膝微蹲,双手平举,毛笔隐与肘后,从第一式开始,行云流水一般,一招一式将昨天刚学的剑法从头到尾练了一遍。今天与昨天有明显的不一样,不止是招式的衔接、变化、更自然,运劲发力也更流畅,一招一式更本不像是一个初学之人,那是得益于他所练《易筋经》和徐先生教他的内功有关,内力充沛剑招自然就能顺畅、到位。 《易筋经》本身就是有变通、改换筋骨、筋膜的功能,经中所述:“先练半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运气时不需练习任何排打功,即可具有开砖劈石的内功威力,如同时练习搏击术,可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功威力。”聂欢如今所练内功真是一日千里,谁能想到这个小小少年,居然会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无上功法。 聂欢反复练习着,体会着招式的变化和衔接,一直到三更,聂欢知道今天灰衣人是不会来了。以后的一个多月,灰衣人也一直没有出现。灰衣人其间来过一次,在暗地里看他练剑,只是聂欢没有发现而已。 聂欢风雨无阻的练剑,从不间断,平时在院子,雨雪天就在柴房。 今晚聂欢在月光下练剑刚使到回身转剑,左手剑指由右侧向下向前向上划弧,右手握剑由下向前撩击,眼看剑刃。那灰衣人突然出现在眼前,依然丝巾蒙面,手持一竹枝平刺聂欢左肩,聂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