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只能再苦一苦晋商了 (第1/3页)
第193章只能再苦一苦晋商了 一时间不少满清重臣都纷纷赞成退守关外的战略决策。 毕竟在李定国两蹶名王之时,自知自己的虚弱的满清贵族们就有退回关外的声音。 甚至在一片石之后,就连阿济格这样位高权重的王爷,也主张烧杀抢掠一番外,返回老家。 满洲贵族中自感自己得不了天下的,大有人在。 两蹶名王尚且如此。 镇江大捷后更是如此。 现在局面如此恶劣,又怎能不令他们心思浮动呢? 然而满清的高层中也并非没有真正的聪明人。 “太后!万万不可!”安亲王岳乐大呼道:“天下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我大清既然已经入关了,那就绝无退路可言!” “我若不灭贼,他日贼必灭我!” 此言一出,瞬间就得了一批大臣的附和。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咱大清要是放弃争夺天下了。 无论是孙可望还是李来亨、郑成功都不会放过他们。 孙可望的义父死在了咱大清的手上,为他报仇是西营内部的大义。 闯营和咱大清的恩怨就更别提了。 要不是咱大清入关,这天下早就是他们的了。 李自成三代人,早已经坐江山坐了十五年了,又何必在夔东之地,艰难挣扎呢? 至于郑成功,他母亲都被咱大清给轮了。 虽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区区一个妈而已,吴三桂连全家都不要了。 可要是郑成功有机会了,这个仇他能不报吗? 一旦咱大清退守关外,无论这天下是被谁所得,出兵辽东都是必然的选择。 就算没有个人恩怨,咱大清这个隐患也是中原王朝必须要除掉的。 这一点,岳乐等人非常清楚。 退守关外,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一旦等中原逐鹿出了结果,等待咱大清的就将是灭顶之灾! “安亲王,岂不闻北元之事乎?昔日蒙古人退出中原,不也在草原上纵横驰骋吗?” 简亲王济度缓缓道:“我大清未尝不能做第二个蒙元,退出汉人的花花江山,白山黑水才是我满洲儿女的家啊!” 济度这话一出,也是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这人总是会借鉴一些东西的。 蒙古人退出了中原,不是一直都在草原上好好的吗? 咱大清退出中原,回到辽东,难道做不成第二个蒙元吗? 正如吴三桂想像沐英一样,永镇云南,与国同戚。 咱大清不少人之所以主张退守关外,就是觉得自己能够像蒙古人一样,苟下去! “简亲王!此一时彼一时!我大清和贼寇仇怨太甚,退守关外势必会被赶尽杀绝!又岂能做第二个北元?” 岳乐振振有词道:“更何况就算我大清能够做北元,汉人中也会出现第二个蓝玉!”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我等便会悔之晚矣!” 济度闻言眉头皱了起来,蒙古人退出中原,虽然在草原上活了下去。 可北元的朝廷却被明军追杀殆尽啊! 满清要是退守关外,纵使族人们能够活下去。 但他们这些满清重臣,汉人们可是绝不会放过的啊! “好了!天下之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知道绝无善终!咱们满人要是得不到这天下,汉人们绝不会放过我们!”孝庄沉声道。 “现在,虽然我大清的主力被困在云贵,吴三桂和洪承畴又暗藏反意,但事情还没到最后一步!” “速速派人去传旨,让四川总督李国英想尽一切办法,和云贵主力联系上,让信王带着满蒙主力迅速突围!” “太后,那吴三桂和洪承畴的事情怎么办?”岳乐拱手询问道。 “安亲王的意思呢?” “小王以为,洪承畴和吴三桂暗藏反意已久,若不将其诛连九族,不足以平此大恨!” “只是……”岳乐话锋一转道:“事到如今,我大清已经没有力量去剿灭吴三桂和洪承畴了。” “云贵之事又扑朔迷离,从先前的战报来看,洪吴二人的确是出了大力相助信王对付李定国的。” “就算洪吴二人有反意,我大清也不能盲目下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