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忠君体国孙可望 (第2/3页)
就真的要完犊子了。 历史上云南失守后,顺治都被郑成功吓成了那个样子。 现在李定国还在云南好好的,咱大清还被人家的二十万兵马,唬得提心吊胆的。 要是得知郑成功北上,知道自己兵力如何的咱大清,估计小心肝儿都得砰起来。 孙国主继续写到: 云南有兵二十余万,披甲者众多,夔东之贼十万,披甲者数万。 此二贼合力,西南一时难平。 而成功拥陆师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每镇披甲执锐者不下于两千人。 又经过多年海贸,银钱众多,装备精良,所乘海船,所装之炮,远非一般水师能够抗衡。 …… 孙国主又噼里啪啦的一顿,把郑成功的实力进行了艺术加工。 其实国姓爷的军队从头到脚就一个字――富! 长江之役,郑军进入长江口时,郑成功麾下的一个小将领马龙带着自己的兵丁部属一共五条船,兵丁和家口加起来了一共一百四十多人降清。 这一百多人,兵丁还只有几十人,是不是看起来不起眼? 可他们的装备却好的令人发指! 这五条船上,携带的装备有这些: 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杆! 尼玛孙国主的部队现在连鸟铳都配不齐。 隔壁的郑成功不愿意玩枪,直接玩炮了! 郑军的舰队随便降了五条船,都尼玛有这么多炮。 和国姓爷相比,孙国主就是穷逼一个。 而老本贼李定国就更别提了,打广东之时,红衣炮根本拉不出多少。 除了这些火器外,还有: 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棉盔甲、刀、剑、长枪、藤牌等若干。 不得不说火器方面壕无人性,盔甲方面国姓爷也不逞多让。 铁甲都装备那么多了,算上棉甲。 基本上是人能披甲,就铁定有甲。 孙国主的部队只能说,有多少甲就披多少人。 而国姓爷的部队却是,有多少人就披多少甲。 总而言之,孙国主是人够甲不够,国姓爷是甲够人不够。 除了这些武器装备外,郑军的弹药也壕无人性。 其中有: 火药四十二桶,连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 红衣铁弹一千六百六十三出。 百子铁弹一百八十二桶,连桶共重八千八十九斤。 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 按照五斤一枚来折算红衣炮的弹药。 马龙的这几十号兵丁,带了两万多斤弹药…… 平均下来一人几百斤的弹药。 国姓爷既然如此壕无人性,每年几百万的海贸挣着,又时不时打打东南沿海的秋风。 既然如此孙国主自然也得好好地向顺治说明一下,给咱大清的孤儿寡母敲响警钟,以免他们遭了郑成功的毒手,让孙可望无机可乘! “国主,你写的这些,鞑子会信吗?” 看着孙国主列举出来的数字,张虎等人双眼瞪得老大。 “你们放心,鞑子和国姓在东南沿海打了那么多年,再怎么样也会清楚一二国姓的实力。” 孙可望开口道:“我所列举的数字,基本上八九不离十,鞑子们肯定会信的。” 孙国主这是在实事求是,郑成功的部队他的确装备了那么多火器和盔甲啊! 他孙可望又没撒谎,只是稍微的,适当的夸大了一些而已。 至于今年国姓爷去不了南京,那就不管孙国主的事了。 总之得让咱大清防范于未然,赶紧调兵到南京去。 这些兵马今年用不上,明年不就用上了吗? 几行大字再次落下: 望朝廷遣八旗天兵一万,绿营精兵两万,驻防南京,以备十七万海寇! 孙可望书写完毕,心里继续酝酿一番。 到现在为止,他所做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在为咱大清考虑啊。 比如进兵之前,献上了滇黔地图。 再比如,提醒咱大清李定国的敛兵聚谷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