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_第一百三十五章 待吴王师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待吴王师至 (第3/3页)

师,我明白了,留下那些最怕死的土司,等我军携雷霆之势再入贵阳之时,他们必不敢反抗!”

    洪承畴闻言叹了一口气。

    “的确是这个道理,只有在贵州留下最没骨气的土司,我大清才会没什么麻烦。”

    洪承畴此策和多尔衮的剃发令如出一辙。

    剃发令其本质并不是简单的剃发而已。

    而是满清高层为了统治,以剃发为标准,筛选出汉人中最有骨气的一批,从而彻底杀之,永除后患!

    其结果现在也出来了,在剃发令下,大批汉人揭竿而起,对满清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危机。

    可若是咱大清能够把这些汉人杀个干净,那么它的统治地位将非常的稳固。

    虽然在后世,多尔衮的剃发令都被指责鼠目寸光。

    言若无剃发一事,三年即可平定天下。

    话虽如此,可要是细论起来,要是咱大清三年得了天下,咱大清能有那么久的国运吗?

    若无剃发一事,不要说其他,就连顺军都会投降满清。

    西军在凤凰山一战后,说不定也降了。

    就算不降,面对三年能够平定天下的满清,孙可望四兄弟也根本无力成事,最后西营估计也得投降。

    这样一来,咱大清的确得了天下,可问题了体质内多了顺营和西营的大清还是大清吗?

    所以剃发一事,绝不是满清高层抽风,而是他们用心歹毒,想要杀光全天下所有有骨气的人,让全天下只剩下对他们唯唯诺诺的奴才。

    等到最后,处理掉不愿意剃发的汉人后。

    满清甚至连三藩这些剃了发的汉人都容忍不了。

    想要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主子地位。

    最后三藩之变后,汉人中基本上就没剩什么了。

    而洪承畴在贵州所行之事,与多尔衮的剃发令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挽留云贵人心,他所留的是最怕死,最没有骨气的土司。

    正如满清只愿意留最怕死,最没骨气的汉人的一样。

    “听督师一言,胜过千言万语啊,放回那些最没骨气的土司,既可以挽留云贵人心,又不至于对我大清王师造成危害。”

    罗托大笑道:“等入秋之后,我大清王师重回贵阳,这些土司们必定不敢抵抗,到那时候,除掉前明余孽就指日可待了!”

    “大将军,事情到不用这么着急。”

    洪承畴沉声道:“我大清主力可以暂时撤离贵阳,可这些地方却不能随意放弃。”

    “督师,你这是何意啊?”

    洪承畴拿出了自己还没有装蜡的书信。

    “老夫意对李定国行诈降之计,此计若成,我大清四路兵马于秋高气爽之时齐聚贵州,前明覆灭,指日可待!”

    罗托看着洪承畴写给李定国的书信,心中大惊。

    “督师,你确定你的诈降之计能成?”罗托满脸的不可置信。

    “大将军,无论如何都得试上一试。”

    洪承畴沉声道:“现在我大清局势微妙,李定国自大之下,此计未尝不成!”

    “这……”罗托狐疑不定。

    洪承畴要求李定国不要从云南远出,等洪承畴和吴三桂会师合兵后反正。

    这要求实在是离谱到家了。

    “督师,平西王在遵义,为何你在信中说要等待他的会师?”

    “大将军,夔东的闯贼余孽正准备攻打重庆,老夫意欲让平西王率部北上驰援,保护四川粮道。”

    “啊!”罗托直接傻眼了。

    洪承畴一方面准备派吴三桂击破闯贼,一面和李定国诈降。

    除了李定国是傻子,否则人家肯定不愿意相信啊。

    “督师,你这诈降之计太过于非常,李定国必不会相信的。”

    “大将军,我有一幕僚擅使戏法,让他前往云南,或许能起作用。”洪承畴劝说道。

    “戏法?”罗托再次懵了。

    虽说在这个时代,人人都迷信,可李定国这样的人,要是被戏法给糊弄了,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督师,诈降之计,匪夷所思,令人不解,我军若行此策恐怕会为全天下所笑。”

    “大将军,此计所成,天下大局便定,若是不成,我朝能有什么损失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