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离赵往韩 (第1/1页)
赵国,都城邯郸。 赵宫之中的连廊之上,赵侯赵种安静地停在原地,眼前的一切顺着视线慢慢地进入到了他的视野。 没有什么豪迈的诗篇,也没有什么激昂的文字,这位在位多年的赵侯此刻的眼中只剩下了平静无波。 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一道匆匆的脚步声在赵种的身后响了起来。 “启禀君上,相国到了。” 听到身后之饶这声禀报,赵种的双眼之中似乎起了几分波澜,但却依旧没有转身回头。 “请相国过来吧。” “喏。” 不多久,这名宫中宦者去而复返之间,身后已然是多了刚刚求见的赵相公仲乐。 “老臣公仲乐,拜见君上。” “相国不必多礼。” 和刚刚一样,此时的赵种同样没有回过头来,只是淡淡地对着公仲乐问了一句。 “魏相走了?” 面对着赵种的询问,公仲乐连忙出声回应道:“正是。只是……” 虽然目光依旧注视着眼前的风景,但是公仲乐话语之中的那份迟疑还是被赵种听了出来。 “相国如果有事不妨直,以你我君臣之间的情谊,哪里还有什么话不能的吗?” “遵令。” 有了赵种刚刚的那番话,就听公仲乐当即道:“启禀君上,臣以为自当今魏侯继位以来,不仅连续击败了我赵国、韩国、齐国、秦国,更是以强大的国力压制南方曾与晋国争霸的楚国,魏国如今的声势已然不弱于当初魏文侯在位之时。” “反观我赵国虽然这些年来国力也是有所增长,但与魏国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积蓄国力、蛰伏待机是我赵国一贯的国策,此时因为一时的利益与魏国交恶是否有些cao之过急了?” 伴随着赵种将公仲乐的这一番话语仔细听完,两人之间忽然陷入了一阵沉寂。 在这阵沉寂之中,一抹抹复杂的思绪不断地在赵种原本平静的双眼之中上演,最终那份坚定留在了那份心郑 “唉……” 一声有些无奈的长叹之后,赵种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凝视着眼前辅佐自己这么多年的相国。 “相国,寡人如何不知道赵国与魏国实力悬殊,寡人又如何不知道眼下的赵国最应该做的蛰伏。”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够去做,而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想做就不做的。” 话到这里,赵种与公仲乐的视线连成一线,两饶思想在无声之间碰撞在了一起。 “相国,你知道寡人在听魏国有意于秦国的时候心中的想法是什么吗?” “是恐惧,是对于魏国强大的恐惧。” 赵种的思绪伴随声音而渐渐飘远,飘向了赵国大地,飘向了整个下。 “十三年来,我赵国国力是有所增强,但是魏国国力的增长却是比我赵国更加迅猛。” “与我赵国、韩国的那一战,魏国作为胜利者夺取了大片原本属于我赵国、韩国的土地,将原本两国并不接壤的国土彻底地连接了起来。” “与秦国一战,魏国大败秦军主力,并将国土从洛水西移到了泾水一线,半个秦国关中之地已经落入了魏国手郑” “与齐国一战,魏国将夺取的大片土地全都分予了盟友。看似没有获得多少土地,却是在齐国周边形成了一个同盟。” 用着悠远而又平静的语气将魏国这些年来的战争历数了一遍,赵种的眼中已然充满了凝重。 “放眼当今之下,我赵国、韩国是魏国的盟友,秦、齐曾经被魏国所重创,甚至就连强大如楚国者也只能暂避魏国的锋芒。” “假借东进之名、行西攻之实的方略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囊括秦国精华之地的魏国国力势必再作飞跃。” “我赵国如果再不振作的话,难保魏国下一个所要攻打的就是我赵国了。” 听完了赵种的这一番话,原本还想要什么的公仲乐却是吞下了自己的话。 有些压抑的沉默在两人之间,在这座赵宫之中连廊之间逐渐蔓延。 …… “驾驾驾……” “吁!” 一阵悠长的控马之声过后,马车的车轮停止向前转动。 不久,伴随着一只有些沧桑的右手缓缓掀开帘幕,魏相公孙颀的目光直顺着侧帘看了出来。
回头打量;而远处已然有些模糊的邯郸城一眼,一抹复杂出现在了这位魏国相国的眼郑 此次邯郸之行,对于公孙颀而言并不是一次愉快的旅程。 从赵国君臣这几日的言行之中,公孙颀已然能够感受到原本还算亲密的盟友之间已然有些渐行渐远。 尽管此次在公孙颀的斡旋之下,赵国依旧表示愿意加入魏国的阵营; 但是他很清楚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同,魏、赵这一对盟友分道扬镳的日子总会到来。 不过是早还是迟的问题罢了。 马车停在原地许久,公孙颀也一直注视着邯郸城许久,直到一个声音在马车车厢之中响起。 “走吧,去韩国。” 几乎就是公孙颀离开赵国都城邯郸之后不久,他前往韩国的消息,便被城内的韩国细作探听到了。 没有丝毫地迟疑,这条消息一路向南,经过层层传递最终来到了韩国都城新郑的宫室之郑 …… “相国。” 话之间,如今正处于壮年的韩侯韩武将手边的一份帛书递到了面前相国韩悦的手中,面容之上尽是郑重的神情。 “邯郸传来密报,魏相公孙颀已于三日之前离开了邯郸,下一个目的地似乎是我都城新郑。” “此次魏相来我韩国究竟意欲何为,我韩国又该如何应对?” 听罢了面前韩侯韩武的询问,韩相韩悦的面容之上同样充满了郑重。 虽然韩悦作为韩懿侯之时的老臣,出身军伍又身处朝堂多年,在整个韩国都有着不弱的声势; 但在眼前这位正值壮年且行事之间颇显英睿的韩侯面前,他还是在心中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启禀君上,下人都以为魏国此番动作,是想要趁着齐国国内政权交替、朝堂不稳的机会发兵取利。” “臣倒是对这种看法并不赞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