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北六奇(五) (第2/2页)
回京后,倒也是宣传了一番,徐阁老镇魔的功绩。
就这样,相安数十年之久。
只不过在嘉靖天子驾崩那年。
有人曾经看到。
在北地。
那座被传说封印了颜大先生的山峰。
在天空中疾驰。
不过这种传说,没有视频加以佐证,只能归到以谣传谣的份上。
但是只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为什么这位颜大先生能够隐隐约约在北六奇之中,有为首的意思。
至于面前的这位奇道士。
与颜大先生相比,到算得上是无害的多。
至少没有公然的反对明廷。
但是干的事情,却也不算少。
不然,也谈不上一个奇道士的称呼。
只不过是在佛宗的那祖庭与主持辩过神通高低。
跑到道宗圣地——龙虎山,坦然与那位老天师论过道法的上下。
也去过鲁地,在孔林大放厥词,说了一番南孔北孔谁才是正宗的话题。
山上修行的大门类里边,一旦倒了明法境,就开始有了拜山头这种说法。明法明法,先明别人之法,后悟自己之法。而明别人之法,不必看法门是否高深,而是要看这法门是否广远。毕竟一千个修士眼里有一千门《道德经》,每一个修士修出的法门,也都是自己的法门。如果法门广远,容得下这位修士,那么这位修士才能谈得上未来一说。
而儒释道则是东土修行之中最大的几个门类。
而前面几家,则是儒释道三家的最大的几个山头。
他竟然都得罪了个遍。
但是即使如此,他依然生龙活虎。
活蹦乱跳。
从这里就能知道这位奇道士这个名头是多么的名不虚传。
并且这位奇道士,在成名之后,就自称道比天高,如此口气之大,自然是引来无数纷争。但是纷争没有停息,但是喊的人越来越少,这几百年来,这道比天高的称呼在奇道士头上是越戴越牢了。
这样的人,把太原王氏视为无物,那也是正常。
毕竟太原王氏再怎么狂妄,也不敢与那三宗相比。
看着沉默的王惊风。
元元子笑了一下。
但是又索然无味。
世家之流就是如此,欺软怕硬。所以他为什么要这么不给面子,也要把王安之收为徒弟,目的也就是如此。
他一挥衣袖。
王安之只见周边景色又变,双方站在了一叶扁舟中。
扁舟与之前的文家村的游船相比,是小的太多了。
但是周围的景色,又是大不相同。
如果说是文家村是舟在岸上游的话,那么此舟则是在天上游。
岸边仿佛桃花千百树,但是仔细一看却红云一片。
间有白桃数株,花开如少女可爱。
云湖如白镜,透的世间凉飕飕。
元元子看着沉默的王安之。
笑道,“现在,是不是应该叫我一声师尊了。”
王安之却是继续苦笑一声。
看着元元子问道,“前辈究竟看上我什么呢?”
元元子左手一拢,手里多出一枝桃花,花色与红云一般,他轻轻拧转,“因为你的不喜欢。”
“你明明是世家之人,但是却不喜欢世家。知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离不开这些世家,但是愿意却还依靠世家。太有趣了,所以我想帮帮你。”
看着一脸沉默的王安之。
他突然朝舟下一喊。
“全部搞定了没有?”
下一刻。
之前那位疑似护道人的道士出现在了舟里。
他毕恭毕敬的对元元子和王安之行礼。
“真君的身份一出,太原王氏自然不敢说什么。我也与他们约定,小真君并不会让他断绝俗世往来,以后也算是他们太原王氏的人。他们自然千恩万谢,还约定说等小真君明法之后,去族地选一下族里的攻法。”
元元子轻轻一笑。
“这就是世家底蕴。”
小舟轻轻划过。
在云层之中溅起一片涟漪。
王安之突然发现岸边云层间,似有女子凝眸望向小舟这边。
那女子身穿白衣,神采动人,身背一柄长剑,端的是一副好打扮。
女子身后有女童数人,与那女子打扮相似。他们也分明看到了王安之等人的小舟,双方对视一眼。
下一刻,女子面色大惊。
赶忙鞠躬行礼。
云舟停顿,不敢再往前进。
等到王安之等人的小舟开过数里。
她才慢慢抬头。
元元子对于世间人的这般作态,早就习以为常。
倒是突然问了王安之一个问题。
“好徒儿,入我道门,需要一个道号。你可有什么想法?”
王安之面色古怪。
道门的道号不都是长辈给取得吗?哪有道号自己来取的样子。
不过看着面前之人的古怪之处,他也懒得说。
反倒是思考了一下。
问出了一个问题。
“师尊,真叫元元子?”
元元子点头道,“千真万确,确叫此号。”
王安之笑了。
“那我就叫镇元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