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归路_序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序曲 (第2/2页)

柌说:“可惜后来南国造反,杨丞相开始反对改革,要求待平叛后才能继续。”

    “改革锐气因而受阻,四公子也患疾,这耽误下来就拖延到今日,当初礼部改革用了不过三季,这都快五年了,四部依旧群龙无首。”

    察觉到自己说的太多,和中丞马上闭上了嘴。

    唐王深深沉思,竟然没有反应,三人就这样沉默良久。

    “我明白了,左卫那边问出来么?”唐王脸色暗淡,嘶哑的开了口。

    “禀大王,实际上不只是左卫,京都除去羽林军、金吾卫、千牛卫,右卫,骁卫,领卫都出现了问题。”和铎柌回道。

    “说吧,一切缘由在于孤,孤明白。”唐王见他迟疑,随即安抚。

    “大王,自七年前您修养身心,虎贲与豹滔并入羽林军,金吾卫取代御前侍卫,千牛护卫东宫,其余卫的将领常常更替,也愈发不受重视,故而兵源渐少,为安禄山等渗透。

    只不过,左卫被渗透的太多了,其余等在造反的那一刻就被镇压了。”和铎柌颤巍巍回道。

    这话就差点没把你是个昏君这几个字写在唐王脸上了,旁边的李挽也不由得汗如雨下。

    “左卫在这个月领受了巡守宫闱之责,安禄山部早就做好了准备,未曾投靠他们的都被安排了偏远处。”接话的是李挽,

    “而且这些人战斗力颇为强悍,当时的羽林军跟千牛军联合才勉勉强强抵抗住,等到金吾卫插足后才慢慢有些优势…”

    唐王打断了他的话,“我懂你的意思了,景合跟景睿怎么样?”

    “回大王,二公子三公子一直要求见您,曾绝食要挟下官,只是王命如此,苦了二位公子了。”李挽回复道。

    唐王轻蔑一笑:“两个逆子,饿死在大牢才好!”

    大骂一通后,唐王才冷静下来,接着问道:“那两个逆子带走的六位侍郎可还好?”

    回答的是和铎柌,他恭敬地低下头“六位侍郎里,有四位不幸,受伤不治,死了。活下来的是刑部的两位。”

    “哦,只有刑部的活下来了?”

    “是的,这两位侍郎身手不错,只是投身仕途,身子骨肯定比一般人强了不少。”

    “和卿,事情处理完后给他们家里安抚一下,送点东西。看看他们家里有无卓越的年轻人,记下名字来交给我。”

    “是。”和铎柌点了点头,同时看向李挽。

    “怎么,两位是有什么事情不敢说么?”唐王察觉二人异态,语气稍稍严肃起来。

    “臣不敢,只是……”

    “算了,和大人家与长安各大家关系亲近,倒是不好说让我李某来吧。”李挽拦下了这个锅。

    “大王可知道国舅爷在这次造反里担当了什么角色?”

    “这个孤倒是不知,只是他好久未曾过来见我了,是犯了什么事情吗?”唐王好奇起来。

    “国舅爷在此期间与造反的家族联系密切,同时用杨贵妃的名义调离了部分羽林军到城外,叛乱平息后又频繁同各国使者联络,行为异常,恐有造反之嫌疑,还请大王下诏稽查!”

    李挽高声回答,起座并跪在了唐王前面。

    “可有证据?”

    “回禀王上,臣定然搜集到证据才敢如此说话!”

    “好,接着去查吧,让影子小心点了,这次恐怕杨府没那么好进了。”唐王挥了挥手,示意他坐着。

    “我知道你们顾忌什么,孤宠爱贵妃,但是绝对不会爱屋及乌,国舅身居丞相之位,他若是犯了过错,孤定然会责罚,卿可以放心去查。”

    “谢王上。”李挽激动地回复道,“臣当效犬马之劳,为王上扫除逆臣!”

    “别这么激动,对了,各卫的编制要重新考量了,这次的左卫居然有足足千人,若非国公早有预料,恐怕孤没这么快能够平叛,两位手持天子剑,查谁,抓谁,放心去吧!”唐王捂着头,下达着接下来的命令,

    “此外,那两个逆子如果不老实交代,切勿因公子身份不敢用手段。孤再赐金符,可以调动二百羽林卫,卿各率一百,调查万里十伯、长安九侯。”

    “秦先生和尉迟先生会辅助两位,此次逆案关联甚大,起因由孤,故而切莫夸大冤枉。”

    “遵旨。”两人起身,拜了拜唐王,转身离去。

    书房里的唐王缓缓闭眼,醒来后看到被扔在桌子上的折子,他自嘲一笑,把放倒的折子正过来,真正地看了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