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找到新剖面 (第1/2页)
张继阳、蔡志刚和赵兰三个人,已经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了一个多小时。张继阳不时拿出地质图,打着罗盘,跟眼前的地形对着。但是,地质图上标的地层,却始终没有找到露头。 从贵阳出来已经第三天了,运气一直不太好。他们租的是一辆地质队上的旧切诺基,车况不稳定,几次打不着火,都是张继阳和蔡志刚在后面合力推着才发动起来的。好在司机老程师傅脾气不急,每次一停下来,张继阳他们下车在山坡上找露头,他就打开机器盖子鼓捣,却也总找不到问题原因,只能抱怨车太旧了,低声喃喃地用贵州话唠叨他们队领导还不给换车。 三天跑了四条山沟,还是没找到像样一点的露头。南方的山上植被茂密,大部分地方风化层很厚,偶尔远远地见到一块岩石裸露在草丛中,走半天山路近处一看,已经风化的跟泥巴差不多了,别说找化石了,岩性都几乎看不出来,全要靠地质图上的标记凭经验来猜,野外记录本上没写出两行字。蔡志刚的心情越来越差,好几次抡起地质锤,对着拦在路上的小树棵子一阵乱砸发泄怒气。 张继阳跑南方经验多一些,知道这都是常遇到的情况,不断安慰大家说:“志刚、赵兰,别着急。在这种地方跑野外,都这样。慢慢找,总会找到的。再说了,没赶上下雨天,已经算运气不错了。有一次啊,我和师兄在江西出野外,连下一个多星期雨,闷在地质队招待所,人都快发霉了,啥样品都没采到,等不及就空手上火车回江城了,那次才真是运气差呢。咱们先爬过那边山坡上去看看,视野好一点,也许有新发现。” 蔡志刚一肚子牢sao,苦着脸连声哀叹:“唉!这烂地儿,露头这么差,也不知道申请这个项目之前,有没有人先来瞧一下。我倒是不在乎哈,万一完不成任务,自然人顶着,就当公费户外野遊一趟。可人家赵兰是要写博士论文的,总得有点像样的材料吧!” 赵兰一边用条绣花手帕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边细声细气地说:“我们还是再慢慢找找嘛!人家地质队填的图,应该是有道理的。你们看这地质图上,地层的褶皱都画得那么清楚,他们一定得有根据吧。” 蔡志刚抖了抖手里的地质图,指着前面的山坡说:“我就说这地质图,弄不好就是照这山上的植被分布填出来的。你瞧那边,草的长短是不是不一样?你再往远处瞧,地上又开始长矮树了,很有规律吧?那肯定都是不同岩性的地层控制的。没准儿地质队当初填图的时候,站在这里一瞭望,就整出一大片图来。” 张继阳笑着说:“你说的确实有点道理,但也没那么夸张。岩性不一样,风化出来的土质就不一样,可能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是有参考价值,我看文献时还读到过有根据地面上生长植物种类寻找地下矿床的技术。人家地质队填图有严格的工作规范,估计当时应该是挖开了探槽观察过。可惜这片地方雨水多,几年就冲平长草了,要不然,找到原来挖的探槽,也许就能见到比较新鲜的岩石露头了。要么就是能发现个老乡炸开的采石场,至少可以控制几个点。” 三人一边说边沿着曲折的小路爬上坡顶。钻出一片树丛,山坡另一面的景像,猛然在眼前显现出来——沿着对面的山脊上,一排排吊脚楼聚成了一片不小的村寨,黑色的屋顶像层层鱼鳞,从半山腰排列下来。四周山坡围成了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中间是个池塘。寨子周边,环绕着的是弯弯曲曲的梯田,梯田中的水倒影着天光,从山脚一直延伸向远方的山顶,仿佛与天空连成了一体。时过正午,寨子里不知谁家腾起炊烟,在空中冉冉升起,仿佛能嗅到燃烧木柴的烟味和挂在灶上腊肠熏rou的香味,依稀还能听到几声汪汪狗叫。 看到这美丽的田园风光,蔡志刚早忘了找不到露头的烦恼和焦躁,举起相机一通猛拍,一边不住嘴赞叹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村寨和梯田,比有名的广西龙脊梯田旅游区可强多了。又拉着赵兰说,美景当前,一定要照相留念。赵兰也很开心,放下背包,理了理衣服头发,手提地质锤,摆好姿势,让蔡志刚照了几张。张继阳在一旁笑着说,这么美的照片,将来论文答辩的时候放出来,肯定会让评委心旷神怡,必须通过。赵兰听到,兴奋得脸颊都泛起了红晕。 每个人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