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导师侄女 (第2/2页)
城,是我让她来跟历史系的老师面谈的。你们大概也得有好几年没见了吧?叫你来,一个是再见见面,上次你不是陪她在江城玩得挺好嘛。另外考研究生的事,你也给她出出主意,介绍介绍经验。过来坐下吧,边吃边聊。” 确实,那次暑假之行后,张继阳就没再见过方怡珊。聊天中才知道,这些年,她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完了本科,毕业后回到江西老家的一家高校做行政工作。清闲了两年,慢慢对历史感起了兴趣,终于打定主意要转到历史学专业深造。正好江城大学历史系在全国排名还比较靠前,就想考到这里来读研究生。方老师知道她的愿望后,就让她来江城一趟,跟他熟悉的一位历史系的教授聊一聊,看她的想法是不是切合实际。 方致远自己的儿子大学毕业出国读学位,学的是电子工程,博士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工作定居,已经好几年没回国了。老俩口基本是自己过。虽然学校里工作也闲不下来,但总归家里有点清冷寂寞。所以,他们对方怡珊的想法非常支持,私下里也是想,如果她能来江城读博士,就等于是有个女儿在身边,总是个乐事。 方怡珊还是像少女时代一样爱讲话,只是家乡口音轻了很多。她叽叽咯咯地讲着她们学校师生的一些趣事。其实她工作的那所大学很普通,在一个不大的三线城市,生活平淡而安逸,都是些轻松的话题。张继阳慢慢适应了她的新形象,熟悉的感觉又找回来了,也不时插话,讲一些自己的评论和见解,偶尔还跟她小小地争辩几句。大多数时间方致远夫妇都是在旁含笑听着。 吃完饭,帮师母收拾了碗筷,坐在客厅又聊了一会儿。方怡珊问了张继阳一些准备考研究生的问题。其实,他还真没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理科和文科的考试差别非常大,而且张继阳自从上大学就一直是优等生,考研和考博都过得太轻松了,时间久了,自己都没有太多印象当时是怎么准备的了,似乎当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牢记按时参加各门考试。最后,方致远说,已约了明天带怡珊到历史系莫老师家里拜访,先跟他谈谈再说吧。
谈笑间不知不觉九点多了,张继阳起身告辞,师母招呼方怡珊来送他。张继阳本来说有点晚了不让送,但方怡珊坚持,说正好也想在校园散散步,送他到校门口就回来。 出了家门,张继阳就觉得刚才是在方老师夫妇面前说了比平常多了许多倍的话,该说的话似乎全都说完了,一时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话说,只是有意放慢了步子的频率。方怡珊也变得沉默起来,不像刚才在家显得那么兴奋,只是轻抿的嘴角不时露出一丝微笑,象是在哼着一首熟悉的歌,却又听不见一丝旋律。两个人并肩沿着校园的一条宽敞的大路缓缓而行,身边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匆匆经过,留下一路低语。 初秋的夜晚,只是稍许有了一丝凉意,路两旁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叶依旧茂密,几乎把天空完全遮挡起来了,树间的路灯,在地面上投射出从树干斜探出枝叶的影子。远远漂来淡淡的桂花香气,混入路边草坪修剪后散出的涩涩青草味中,变成一种清新淡雅,又令人长久不忘的校园氛围。与平常有点不同的是,还隐隐有一丝来自方怡珊长发中散出的温和清香。 快到校门口,方怡珊侧脸看了一眼张继阳,轻声说:“张大哥,你这些年的消息,其实我都知道的。每次打电话,大妈都会跟我唠叨你的事。但是我的事,你一点都不知道吧?”停顿了一下,不等张继阳回答,又接着说,“其实我的工作没有刚才聊的那么轻松愉快,只是我不想让我大伯大妈他们担心。”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音调,比在家里的时候低了很多。 张继阳感觉到方怡珊情绪变化,侧脸看向她,却发现她已经转头对着另外的方向,似乎在注视着学校大门口阴影处一对相拥道别的情侣,看不到她的脸上的表情。“张大哥”是上次方怡珊来江城时,师母教她对张继阳比较正式的称呼,后来两个人在一起在景点玩的时候,通常都是叫他“大黑熊”,甚至在她那次从江城回去后写来的一封信中,也是这样叫他的。张继阳搜索自己的记忆,那封信他怎么回的已经想不起来了,之后好像就完全没联系了,也没记得方老师夫妇怎么提起她。 张继阳搓着自己双手说道:“唉,你在学校里工作,能有什么不愉快?我倒是觉得,高校比起社会上,已经是最单纯的地方了。你看我们研究所里,说起来也都是些做学问的人,人际关系应该比较简单。其实这两年呆下来,越来越觉得复杂着呢。” 方怡珊转过身,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的胸口,低声说:“张大哥,女生在社会上遇到的困难,你是想不到的……如果这次考研能来江大,我再慢慢跟你说。”语气一转,又笑道,“哈哈,大黑熊,你回去路上注意,我也往回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