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四百二十章 雍正吐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章 雍正吐血 (第1/2页)

    第420章雍正吐血

    刘儒汉撤了……不,更应该说是跑了,这位大汉乾隆皇帝放弃正定府,放弃太原城,甚至放弃还有大半在手的山西省,仅带着嫡系军队一路往北玩命跑路。

    他准备一路往北越过长城,去归化城跟蒙古人抢地盘。

    归化城位于河套平原,虽然在后世这里已经是半沙漠的贫瘠地区。

    但这个时代,所谓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最重要的是,当初满清打下这里后,将这里原来的主人土默特部打散,分而治之。三藩之后,又往这里不断迁移察哈尔部,就连漠北的喀尔喀部都有。

    一句话,就是乱的不行,满清在的时候这里都得时有争端。如今满清已经不行了,这里早就已经是你来我往。

    刘儒汉不敢投降大明,因为他称帝了。

    读过书,做过县令,还当了半辈子邪教头子的刘儒汉,深信自己就算投了怕是也难活命。

    刘儒汉很谨慎,明明都要逃跑了,头几天都还在猛攻正定府。然后待到逃跑当天,趁着明军放松警惕,抛下大部分粮草辎重,民夫、辅兵全部不带,甚至还留下部分嫡系军队扰乱明军视线。

    跟满清一样的心黑手辣,明军猝不及防,虽然很快发兵追击,却只来及吃掉几百人的尾巴,还有被刘儒汉专门扔下殿后的炮灰军队。

    那些被抛下的民夫、辅兵以及大批粮草辎重,同样全被明军缴获。

    由于刘儒汉跑的仓促,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狼狈,合围正定府的第七军副将迅速做出决断,先是快马通知正在攻略山西的第九军,同时向永平的第一军、本部第七军请兵。

    随后于正定府略作休整,仅带着一万五千大军,向西主动发起强攻。

    不仅是第七军副将开始强攻山西娘子关,山西南部的第九军得到情报,也是当机立断发动猛攻,并且大肆传播伪帝刘儒汉在正定府遭遇大败,气数已尽。

    这下,那些本就被明军细作影响,有些摇摆不定的山西军头们,再无丝毫顾虑,其中投的最快的便是刘儒汉任命的知府知州们。

    这些知府知州虽然是刘儒汉提拔,但却都是被迫出仕,很多都是大族子弟,压根不想做官当反贼。

    就算做官也得做大明朝的官,这大汉算什么山沟王朝?

    关键山沟王朝也就罢了,他们这些知府知州几乎等同摆设,权力全在刘儒汉任命的武将身上不说,出了事还要被刘儒汉拉出来背锅。

    刘儒汉主政山西一年多,差不多快砍了一手之数的文官了。全是武将盘剥,激起民愤后,武将的财产被刘儒汉分去大半免罪,文官则拉去砍脑袋背锅泄愤。

    玩了几次,连地方都看明白了,刘儒汉还在那里自导自演。

    而且,要当刘儒汉的官,除了脑袋随时要被借去外,还要信仰他们的什么八卦教,不信就抄家灭族。

    这都什么玩意儿?

    正经皇帝谁搞这一套?

    刘儒汉跑路,算是压垮山西的最后一根稻草。

    山西遍地山峦,堪称北方最难打的地形,结果却崩的比任何一省还要快。

    不是在细作运作下,伪汉将领临阵倒戈,便是知府知州趁机以文克武,将那些伪汉将领诱杀,再开城献降。

    就算有顽固不化的,城里的士绅百姓也不会跟着他们一起送死,而且他们也挡不住上万明军的兵锋。

    步炮协同,一轮炮轰之后就全结束了。

    第九军甚至连专门给城墙开坑的破城炮都没用上。

    乌合之众!

    刘儒汉的强兵在明军眼里,就是乌合之众。

    ……

    山西崩溃,刘儒汉跑路,河北战场满清大败,鞑子、蒙古分道扬镳。

    傅运生在山西势如破竹,于可成也准备趁着雨季前,把宁远,甚至锦州给打下来。

    这并非在做梦,因为鞑子已经没兵了,再如何雄关防线,没钱没兵,那也只能是像明末的大明朝廷那样。

    关宁锦防线,一个只存在于纸面上牢不可破的防线。

    郧阳。

    满清大营,设在府城数里开外。

    雍正又御驾亲征了,随军出征的还有年羹尧、张文焕和隆科多。

    雍正已经有些无将可用,就算加上汉人将领,岳钟琪要坐镇四川,新秀张广泗被提拔坐镇云贵。

    然后,就没多少人了。

    此时此刻,雍正端居主位,环顾一圈才缓缓说道:“伪明依靠城墙,避战不出,此战该当如何?”

    张文焕说道:“皇上,伪明抵抗激烈,我军在郧阳府怕是难以吃到便宜,再打下去无非徒耗伤亡。微臣以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