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三百五十六章 孙嘉淦、李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 孙嘉淦、李绂 (第2/2页)

帝点名要的,聚成一个小团体,剩下那几人则聚成另外一个小团体。

    这些人其实早该南下了,只不过北京城区受灾范围太大。这才留下来帮着赈灾,就这么一直忙活到了十二月。

    ……

    南京。

    朱怡炅看着手中名单,名单上都是此番随官船从北京南返的伪清降官。

    梅成、樊守义排在首位,往下还有一连串人名,不过人数并不多,粗略一数,不过一手之数。

    满清中枢汉官虽不多,但肯定不止这么少。只不过大部分都是小官,已经被留在北京,就地负责北京城善后重建。

    眼下这些是被满清两位皇帝抛下,又运气好没被饿死,以及未被饥民杀害的高级汉官。

    其中还有两个是“熟人”,分别为孙嘉淦、李绂。

    这两位可都是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名臣,其中的李绂还是与田文镜齐名,就是两人的关系不太好。

    那位乾隆绯闻亲爹陈元龙,在广西巡抚任期内与一众属官共计贪污824700余两白银的陈年大案,便是李绂任广西巡抚期间揪出来的。

    陈元龙一个人就直接吞了四分之一,所以也别说这位老兄任期内也兴修水利,干了多少实事。

    老爷我贪八十万,拿出十万修桥铺路,就能是好人了?

    李绂一生嫉恶如仇、清正廉洁,就连雍正想杀他都揪不出他贪污的证据,只能将其释放。

    至于为啥雍正要杀他这个清官,原因就在于李绂不仅与田文镜交恶,还极为敌视雍正的新政。

    换言之,田文镜是酷吏,是雍正执行新政,对士绅阶级割rou的那把刀。

    李绂虽清正廉洁,但其代表的却是士绅阶级的利益。

    历史上,田文镜任河南总管期间,因为对当地用严刑酷法,李绂斥其:“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

    这个时间线,田文镜做的是河南巡抚,但本质做法没变。

    然后,李绂忍不住了,结果嘛……直接被雍正一撸到底。

    若非朱怡炅在南边闹得挺大,雍正要顾及影响,李绂就要提前上菜市口了。

    说起来,朱怡炅还是这李绂的恩人。

    而且这李绂的性格也有很大缺陷,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沽名钓誉。

    雍正都几番敲打暗示,李绂为了声名,还是始终跟田文镜对着干。闹得三次入狱,两次上菜市口。

    他的声名倒是成就了,就是把子孙害惨了。

    另一个孙嘉淦,跟这家伙也差不多,雍正登基时就公然上奏,劝其“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

    这cao作,直接搞得雍正下不来台,最后给他升官国子监司业。

    终雍正一朝,这家伙始终得不到重用,基本就在国子监里头打转,当的最高的官职就是工部侍郎。

    直到乾隆登基,才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朱怡炅看这个孙嘉淦不在他的敢言直谏,而在于这家伙的治水水平。

    这个孙嘉淦与另一个顾琮都是治水的好手,他先是提出疏浚永定河,使河道恢复,并亲自勘察天津河道水文,随后上奏:“南北运河与淀河汇合后入海之重地,建议在静海县独流镇开挖引水河,以防止年久淤垫,这是下游治水的关键。”

    只可惜,另外一个顾琮是满人,出自伊尔根觉罗家,隶属满洲镶黄旗。

    胤跑路的时候,跟着一块跑路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