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三百五十四章 安南国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四章 安南国王 (第2/2页)

上的话完全没有大义名分。

    但现在,既然有了第三条路,阮福自然也是果断放弃。

    朱怡炅同样乐得如此,就算郑氏跟阮氏同时称臣,他也会毫不犹豫册封阮氏。

    无他,因为阮氏更弱,他就是要让安南重启内战。

    最好两边都打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而自己则从容收拾完国内,等郑、阮两败俱伤,再出兵讨伐安南,收拾残局。

    而且名正言顺,因为郑氏背离大明,向伪清胡虏称臣。

    ……

    阮福澍使节团目的达成,并未立即离开,而是被留下来继续参观南京。

    阮福澍一波来使,就成了安南王世子。

    既得了天大好处,也为阮氏此后对郑氏战争争取了大义名分。

    如今只是留下来在南京参观游览,而且年关将至,其后还能参加大明国宴。

    此等殊荣,自无不可。

    明廷这边专门给阮福澍使节团安排了一个鸿胪寺通译官作为向导,负责领着阮福澍他们在南京游览。

    不过,阮福澍其实会说汉话,甚至还读过不少儒家经典。

    这很正常,因为阮氏地盘里不仅有许多来往贸易的中国海商,甚至还有不少汉人就在此定居。

    尤其一些重要港口,还有汉人在做官。

    阮福新拿下的真腊河仙镇氏军阀,便是来自广东。

    阮氏如此,郑氏也不例外。

    这种情况,在整个东南亚诸国都不罕见。

    比如缅甸境内,就有一个桂氏,便与永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桂氏还参与了东吁国叛乱。

    后世缅B还有个果敢特区,系明朝残部后人建立。

    还有未来暹罗的吞武里大帝郑信,也是中泰混血。

    有句话说的很好,这些东南亚诸国其实都很悲惨,因为他们的旁边有一个强大的王朝。

    这个王朝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无时无刻影响着这些小国。

    “不愧是天朝上国,此等繁华,便是我国的富春城,也只能屈膝仰望。”阮福澍由衷感慨。

    向导的通译官笑着谦虚道:“殿下言重,南京为我朝都城,自是繁华富庶。此不可相提并论!”

    阮福澍被噎了一下,他想说富春也是他们广南的首都……算了算了,他们现在已是大明属国,不可对天朝无礼。

    “嗯?前方是在作甚?”阮福目光一凝,有些好奇。

    那通译官顺着看去,随即说道:“此为我大明南京国子监,陛下明年将重开新科,这国子监自然也要恢复重建!”

    国子监,虽长期与太学相提并论,二者也的确有着高度重合性。

    但国子监,一个监字,就意味着他不是纯粹的高等学府,其同样也兼着对各地官学的监督管理职权。

    换现代话来说,就是中枢教育局和国立大学的结合体。

    南京这边国子监随着满清入主,便已迁到了北京,南京的则改为了江宁府学。

    如今,朱怡炅恢复各地官学,三年一科,自然也得把国子监重建起来。

    虽然在后世,一提到国子监,就是几万猪头蠢货扎推,学生全是用没有的废物。

    但放在这个时代,国子监确实也是与科举相辅相成,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地方。

    而且,说白了,这个制度能从明朝延续到清末,才被京师大学堂变相取代,本就说明了它的存在意义。

    嗯,国子监与科举是一同被淘汰的。

    朝鲜用于培养选拔人才的成均馆,其意义也相当于国子监。

    武则天时期,国子监改名成均监。

    即《周礼》:“成人才之未就,均风俗之不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