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北京 (第2/2页)
城并非被完全搬空,外城区还是有不少流民百姓,有的是原住民,也有的是流民进驻。 还有部分是被胤扔下的汉籍官员,其中就有朱怡炅点名要的梅成、樊守义及各自家眷。 胤本来是想带着这些人走,但无奈手头上钱粮兵力就这么多,带着八旗勋贵家属们逃跑都有些吃力,哪还带得了这么些累赘。 而且梅成、樊守义在那些八旗王公大臣们眼里,就连胤都觉得没啥用。梅成就一个懂点天文历算的编修官,原定参与编修《明史天文志》,而且也不是主要负责人。 樊守义更不用说,宗教人员,还是西洋外藩的宗教人员。 满清也是信教的,但基本很少有信西洋天主教的,他们信的普遍都是萨满佛教。 雍正是个另类,这家伙信道,前面的礼佛只是做给康熙看的,顺带修身养性。 因为康熙骂他急功近利,雍正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还专门跑去请求康熙把当年这句骂从史书里删去。 所以在胤及那些八旗王公大臣眼里,明皇帝要梅成、樊守义,可能就是单纯帝王心理作祟。 不带也行,带着也行。 戴铎是建言胤不要带走,因为明清好不容易达成表面和谐,还是让其与伪帝雍正互掐便是。
若是可以,退居沈阳以后,最好再把戴梓也送走。 “梅大人,你说……为何伪明非要点名你我二人?真是伪明天子喜好天象神学?”樊守义刚喝了一碗粥食,稍微恢复了些气力,这才对着梅成问道。 梅成说道:“不多问,既然皇上……伪清鞑子抛弃我等,那我等投奔大明也无可厚非。樊大人,以后还是莫要称呼伪明了。” 樊守义深以为然:“梅大人所言极是,樊某受教了。” 这些日子在北京的境遇,尤其此前还险些被胤论死,说不怨恨那是假的。 就算最后无事,樊守义家中浮财也基本都被满清抄光了。 不光是他们,整个北京城都是如此。 满清虽没带走北京城的汉民,却把钱粮能搬的都搬空了。 北京城中几乎遍地饥民,梅成、樊守义甚至还与那些饿到受不了,聚众作乱的饥民搏斗过,险险才守住家门。 还好明军来的够快。 龙骑兵到来以后见到北京现状,迅速从临近州县就地调运了一批粮食,前往赈济饥民。 梅成、樊守义作为北京城为数不多被扔下的汉官,在表明身份后明军立刻快马加鞭派人回报。 两人倒也没闲着,与其余汉官一起,都做了明军粥棚的义工。 明军是直接在北京城里就地搭了个粥棚。 樊守义抬头,入眼可见都是排队等着施粥的饥民,附近是明军骑兵维持秩序。 “叫什么名字?” “许三。” “可是北京城民?” “是。” “家居何处?” “……” 一问一答,有气无力,都是饿的,但好歹没饿死。 也好在北京城压根没多少汉民,又被饿死逃难了不少,要赈济起来其实并不困难。 而且明军也只赈济城市人口,其余乡下……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实在没有多余粮食。 现在是小冰河末期,尤其这几年更是年年起伏不定。 不仅南方此起彼伏,北方也不好过。 比如去年山东蒲台,便是被小冰河带来触底反弹,致使雪上加霜,满清无力收拾。 我是自愿上班的.jpg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