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七章 《明史》 (第1/2页)
第337章《明史》 谈判非常顺利。 顺利到不能用谈判来形容,允祥这位满清亲王完全是有求必应。 鸿胪寺官员甚至都没机会发力,仅仅半天时间就全部搞定了。 最终谈成结果,大明这边没有狮子大开口,索要钱粮军资。只是要走了三名满清官员及其家眷。 除此以外,还有北京城中未编纂完工的《明史》、《清史稿》以及历代满清皇帝起居注、实录本纪这些文件。 《明史》从顺治年间开始编纂,直到雍正驾崩前夕才彻底成书,历时九十多年。 也好在是时间长,还没编完,正好拿回来与《清史》一道重修。 朱怡炅看了鸿胪寺递上来的谈成奏章,随即招来萧仁方说道:“国史院现在便回去安排一下人手,并整理各地方志。待伪清将书稿一应送齐,便着手准备开始编修《明史》、《清史》吧!” “微臣遵旨!” 萧仁方心头激动,这可是为前朝编修史书,还是一次两部。 只要编成,那他萧仁方便清史留名了。 萧仁方又拱手问道:“陛下,不知这《明史》该当如何编修为妥?” 这个问题不问清楚,萧仁方没办法开展工作。 《清史》不用问,直接按部就班编修就成。但《明史》不一样,必须慎之又慎。 朱怡炅仔细思忖片刻,说道:“《明史》便以太祖元年为始,永历末年为终,一切以实事求是为要,不用故意褒扬和遮掩。《清史》也是一样,是什么便是什么!” 萧仁方意会,拱手应道:“臣遵旨!” 后世的《明史》虽是最完整的那一批史书,但其却有着两大缺点: 一是广为人知的,不承认南明史。 二便是否认满清曾为明朝臣属的客观事实。 其实会出现这两个缺陷也可以理解,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统治。 若是肯定了南明的合法性,那满清的统治必将受到动摇,所以必须从各方面将南明否决。 现在朱怡炅接手,自然不可能说什么南明不算明,但该修的让人高血压还是高血压。 说起来,后世总有人说满清喜欢黑明朝,但其实除了那两个缺点以外,其它还真没去黑明朝。 虽然满清的确恶心了后世几百年,但其编修的《明史》是真的很给大明面子了。 及至后来,崇祯那句:“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 这也得到了满清在《明史》上的积极认可,几乎将明朝灭亡所有的锅都甩给了文官武将。 在满清笔下的崇祯都快成一代明君了。 顺治亲政以后,甚至还将崇祯陵寝重修了一遍,使其不那么寒酸。 到康熙还专门立了块“治隆唐宋”碑,肯定明朝功绩。 满清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除了安抚明朝遗臣的人心外,便是在维护皇权的神圣性。 …… 沈文镐、允样这两个使节并未在南京多待,一切谈妥以后便随即乘船北返。 天下复归太平。 不,并非是天下太平,至多只能算南方安定而已。 北京。 摄政王胤在安排允祥南下议和以后,也并未闲着。 他先是以摄政王令派人前往盛京实地考察,并着手统计北京城中的钱粮人口物资,随时准备退居山海关外。 不用担心北京城中的汉民会被搬空,因为北京城里本来就没多少汉民。 明末多尔衮占据北京后,曾下达过一个“占城”命令,意思与跑马圈地差不多。 即驱逐北京原住市民,改由满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