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三百三十章 再度议和,退居关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章 再度议和,退居关外 (第2/2页)

r>
    这话说的就有些露骨了,不死守北京,还能去哪里?

    雍正跑去西安,现在整个中原、山东都成了明廷地盘,山西又有汉贼肆虐。

    胤肯定不可能去投明,更不可能穿越明军封锁线,跑去西安。

    且就算真去了,天无二日。

    所以,胤的退路就两条,要么去当漠南可汗,要么就退到盛京关外,做“皇太极”。

    “……”

    胤良久不语,似在迟疑。

    戴铎看出了胤的犹豫,说道:“摄政王,而今时局至此,不论是否为太上皇之过,我大清可腾挪的余地已然不多,还请摄政王为江山计,早做打算啊!”

    胤这时也不讲话了,他先前只是不太懂权谋。现在虽还是玩不明白,但基本的军事素养还是有的。

    就现在北京城里这点勤王兵马,还有临时募集的京师八旗子弟兵,真要明军打过来,肯定是挡不住的。

    尤其勤王大军里头,那些漠南蒙古诸部骑兵,本就只是慑于满清往昔余威,这才听从调遣。

    现在全靠那些盛京八旗、索伦兵在弹压,真打起仗来,但凡有点苗头不对,不临阵倒戈都算是好的。

    胤沉默良久,叹息道:“戴先生所言甚是,是本王太过于拘泥。昔年太宗在位,都能为我大清江山与那些前明降将虚与委蛇,现在不过是与伪明南朝议和罢了。便是与其称臣,为天下计,又有何不可?”

    这话着实有些过了,直接将自己比作皇太极,小皇帝可还坐在龙椅上呢!

    小皇帝到底是未来的乾隆,可能如今政治上还有些小白。但这点露骨之言还是能听明白的,双手顿时攥的发白,浑身颤抖。

    戴铎随即接话恭维:“摄政王无愧大丈夫,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胤微微点头,忽地扭头看向龙椅上的小皇帝,问道:“不知皇上与太后娘娘以为如何?”

    长期压抑和两年软禁下,已然让胤一言一行都难掩阴翳,不怒自威说不上,但就是骇人。

    弘历很想斥责,说自己才是皇帝,但临了还是怂了,战战兢兢道:“摄……摄政王所言有理,此事便……便全凭摄政王一言而定了!”

    商谈完毕,胤随即下令,命人着手安排使节南下,去与明廷议和谈判。

    甚至不仅要与明廷议和,还另外派了三波人,分别前往山西、漠南,以及从山西借道去往陕西。

    三波人都是以安抚为要,雍正已经去了陕西,虽两边已成死敌,但这死敌程度肯定不比明清之争。

    好歹都是大清,不若先联手对抗明军。

    与那大汉王说的也是一样,满清愿意敕封刘儒汉为汉王,许其世镇山西。

    能联手抗明最好,不能联手,至少也不可背后捅刀子。

    嗯,胤这个摄政王还不知道,刘儒汉已经在称帝了。

    这等封王的使节过去……

    至于漠南蒙古的使节,则既是安抚,也是展现实力与威慑,大清即便是败了,也依旧还是能压得住他们。

    昔年皇太极都能凭借辽东苦寒之地,几十万满洲打垮漠南蒙古,现在的满清一样也行。

    除去派遣使节团,胤也开始着手,准备将京师里的八旗贵族往辽东关外搬迁。

    历史上,满清只要一遇到败仗,或者局势不利,第一时间便是想到跑去关外,便是清末了也不例外。

    而且事实上,满清说是将关外封锁,但真正全面封禁,得等到乾隆朝。

    康雍时期其实并不严格,不时会有关内流民跑到关外扎根,成为化外之民。

    不过,即便如此,关外人口也不会太多,至多不过二三十万人口。

    所以退居关外,实属万不得已之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