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三百零九章 军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军纪 (第2/2页)



    不过此镇倒算是颇有些年头了,自宋、金时期便已存在。

    因由此西至临沂、东至安东卫、北至莒县城、南至清口镇,各为110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名。

    后世这里是莒南县的行政区划。

    大军临近十字路镇,里头的乡绅早已准备好了酒rou钱粮,出城相迎。

    带头的一个中年乡绅连忙拱手道:“草民恭迎王师天兵驾临!”

    周海忠微微点头:“都免礼吧!列位主动归附大明,自是有功,我大明自然不会亏待诸位的。”

    那个乡绅连忙一副“受宠若惊”,说道:“王师大军至此,草民等招待不周,只些许酒rou钱粮,还请将军莫要嫌弃。”

    周海忠见罢,板着脸说道:“酒rou金银就不必了,粮食本将便收了。回头再让记录官与你们打个欠条,这粮食便算是我大军跟你们买的。”

    对于所谓的欠条,这些乡绅并未当真,但周海忠居然拒绝了酒rou金银。

    如此表现,倒着实让那些乡绅感到颇为惊讶。

    这些乡绅会出来送钱粮酒食,纯粹是之前的惯性反应,破财消灾,以防这些明军入城疯狂劫掠。

    毕竟,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这话,这些人便是以前没听过,这两年也是差不多都切身体会过了。

    怎么现在这明军还不一样了?

    粮食收了,但酒rou金银却不要,甚至连粮食也打欠条。

    如此军纪,简直比朝廷官兵更像官兵……不,他们就是官兵。

    为首的中年乡绅显然是个读过书的,知道有如此军纪严明的大军,这满清朝廷怕是真要气数尽矣。

    对于这些乡绅的想法,周海忠自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会觉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军营里头不能饮酒,这是明军的基本军规,你出去怎么喝都没人管。

    而明军军规最重一条,便是不能劫掠百姓,这是朱怡炅亲自定下。哪怕早期为了快速发展从大户手里“借”粮,那也是开了“欠条”的。

    谁要是胆敢劫掠百姓,最轻的也是直接开除军籍,就连赐下的田亩和税赋减免也会收回。

    在军队里当兵,是有赋税减免的,与现在的预备役一样。

    如此高昂的犯错代价,谁特么还敢劫掠?

    而且,明军并非只定下严苛军纪,同样也给出了相应好处。

    不给好处,那都是耍流氓,足额粮饷是基本cao作,军功授田、赋税减免、高额抚恤等等。这些加起来,明军的军纪自然而然就练出来了。

    事实上,这也非是明军独有,历代王朝打天下的初期,其军队军纪同样好的离谱。

    原因就在于上层阶级要想坐天下,那就需要收拢民心。

    即便颇多诟病的李闯王,在正式称帝后,及至攻下北京城的短时间里,也曾维持过与民秋毫无犯的良好军纪。

    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与老李的大顺朝一样短暂。

    那带头乡绅回过神来,这次是真由衷赞叹:“王师与民秋毫无犯,实令我等佩服之至。”

    周海忠并未在意,随手将这些乡绅打发。

    随后又休整一日,在此构筑了后勤粮道,并留驻五百明军,便立即率军西进。

    兵贵神速!

    周海忠不想浪费时间,他打算直接渡过沭河,快速拿下沂州城。

    沂州城虽是府城,但这里并非兖州、济宁那般重要,再加上觉罗满保回师整合从西北归来的边军。

    所以整个沂州城压根没什么像样的重兵把守,偌大的府城仅有守军五千,其中三千还都是临时募集的青壮民兵。

    这下骤闻数万明军打过来,顿时大为震怖,一面强征青壮守城,一面疯狂向兖州还有后方求援。

    没啥感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