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黄五蒸汽机 (第1/2页)
第305章黄五蒸汽机 南京。 朱怡炅正在批阅内阁递送上来,关于少民问题的处理方案,归根结底还是四个字“剿抚并用”。 即便后世红色政权也……不多说。 只不过内阁这边从朱怡炅迎娶瑶妃一事上,看出了朱怡炅对于少民的态度并没历代帝王那般严苛。 所以给出的方案整体也更为宽松温和,主要还是以安抚为主。并试探性的建言皇帝,可对所有愿意归化的少民都予以汉民相同的待遇。 并且,适当性的保留部分自治权,一如八排瑶。 现在的八排瑶便是决定不再设专门的瑶官,而是改由八排瑶自身的瑶老们进行半自治,官府会授予正式土官职,但不可世袭。 而且八排瑶也不能拥有军队,不过可以在地方官衙给一个“瑶人官”进行补偿,也是利于双方沟通。 总之就是尽量以安抚为主,实际还是学之前的老路子,更像是羁縻统治的改版,与后世还是有一定分别。 至少这些人就没想过要往八排瑶里设立汉人学堂,也没想过主动对其汉化,全靠对方自觉。 这样汉化起来太慢了! 朱怡炅想了想,说道:“内阁的方案不错,不过朕觉得,能否再往八排瑶派驻汉人学官,教授其汉话汉字,如此也方便两族沟通?” 王礼眉头一挑,连忙说道:“陛下不可,若强行在其中分设汉官,教习汉文。唯恐会引起这些瑶人的不满,而且这样做太过强硬,恐怕收效甚微。” 朱怡员只是一听,便意识到是这些人想岔了。 王礼他们是以为皇帝要强行在八排瑶里推广汉文,这与满清的武力改土归流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很容易会激发瑶人反抗。 朱怡炅说:“王卿误会朕的意思了,朕并非是要绝其文化……这样,可先以民间教习形式,以官府资助其开设学堂,但不予管辖。且不必强求那些瑶人,愿意学的便学。而且再定个章程,今后地方官衙的“瑶人官”不论出身,仅以会说汉话,写汉字的为优先。” “还有,可适当开放一些政策,鼓励汉瑶通婚,加强交流。还可给予会说汉话习汉字,以及愿意与汉人亲近的瑶人一些赋税优免。只要让这些瑶人体会到了切实性的好处,其自然会愿意学习汉话,并与汉人交流。” 说了半天,还是以利诱之。 而且整体手段温和,皇帝尊重瑶人的文化,不会多加干涉,这样即使有部分瑶人心有疑虑,也不会太过抵触。 再者,朱怡炅的这套也并非是在温水煮青蛙。 这里还是清代,交通信息不便,真让瑶人一直封闭下去,本质上永远也无法与汉人修好融合。 等朱怡炅死了,甚至他还活着,都有可能会因为别的一些矛盾冲突,再度起义。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化越近,声音越少,凝聚力越高。 “微臣遵旨!”王礼明白了,随即拱手应道。 剿抚并用,说完了抚,剿这等武力也是必要的。 远的不说,过山瑶与八排瑶,虽关系紧密,但却不可等同对待。 有冥顽不灵的,肯定还是得铁腕治之。 君臣几人正就细节商议,忽然一个秘书官小跑进来。 “陛下,科学院黄大人求见!” 朱怡炅闻言,并未不快,点头说道:“宣!” 黄大人便是黄五,即先前研发了开花弹,乃至于空心铸炮法的那个工匠。 大明科学院是朱怡员专门以蒸汽机为契机组建的部门,不仅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给予了相当大的特权。 因为没有新的研发任务,所以这黄五便是被临时平调过去,琢磨蒸汽机去了。 毕竟,相比起现在的武器开发,蒸汽机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这东西可是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甚至让这个时代都划上了“蒸汽时代”的标志。 黄五满手乌黑走了进来,浑身衣服更是多处污渍。 嗯,他知道皇帝喜欢这样子。 黄五一进来,顾不上御书房里全是内阁大佬,满脸喜色的说道:“陛下,新型蒸汽机成功了!” “什么!” 朱怡神色振奋,瞬间起身。 王礼四人亦是神色惊讶,不过他们惊讶的是,皇帝居然反应这么大。这个蒸汽机他们都记得,是先前皇帝收复澳门时,与那些弗朗机人讨价还价下要求必须要的东西。 当时还以为是什么稀罕物件,结果等船把东西运回来,确实够稀罕。 而且非常大,尤其动起来的时候,声音剧烈仿若雷鸣,还会挥发出难闻的烟味。 反正他们是搞不清,为啥皇帝要这么个物件回来,最后只能归结于帝王的猎奇心理。 只要不影响到国家大政,还有对满清的战事,那皇帝有那么些奇怪癖好也无可厚非。 朱怡炅说:“诸卿,趁着现在还有时间,便与朕一起去科学院,观摩一番这蒸汽机如何?” 皇帝有请,哪敢说不。 四位阁臣连忙拱手:“敢不从命!” …… 大明科学院。 其实就是一处闲置的大宅作坊,里头不时能传出巨响轰鸣。 朱怡炅是乘着御辇来的,还没下去,御营军便里三层外三层将科学院团团包围。 外围更是有不少锦衣卫打扮成平民百姓,在暗中审查有无可疑人员,可谓是严密到了极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