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_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祭凤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祭凤阳 (第1/2页)

    第285章拜祭凤阳

    室鸠巢带着幕府使节团从江户出发。

    此番使节团的行程大致归下,先坐船前往长崎港,从那里接走长崎港权人通事官郑瑞后,再一路往南直抵鹿儿岛。

    时间来得及,就与中国使出面调停岛津家与中国军队的战争。若来不及,则直接给岛津吉贵带去德川吉宗的命令以及亲笔书信。

    此间事了,室鸠巢会带着幕府使节团,与中国使一同前往中国,到南京朝觐中国皇帝。

    既是探听中国虚实,顺带求赐幕府将军金印,也是要正式确立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并勘定每年贸易数额。

    值得一提的是,满清与日本间的关系,并非属国与宗主国,反而是名义平等的“互市国”。

    满清入关以后清廷倒是一直都想将日本收为属国,且从清初开始就不断向日本释放善意,包括送还海难生还的日本人。

    可以,康熙除对准噶尔极度仇视外,甚至到了乾隆直接把准噶尔从汗国变成了盆地。

    但其对周边属国,乃至宗教一直都是好言好语。

    罗马教廷纯粹是自己太作,康熙对他们客气,还数次派遣法国传教士从中斡旋,甚至亲自写信求情。

    结果罗马教廷真就以为自己牛逼了,直到日本人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只不过,满清想把日本收为属国,但日本受到唐文化影响极深。

    对日本而言,他们反而更认同汉文化为中国正统,而极端鄙视反对蒙元和满清。

    山鹿素行于《中朝事实》中甚至言明:“国号数变,遂为北狄所并,今岂足以称华乎?皇统传道并得,与壤无穷,国号不变,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者,独我大日本而已。”

    虽野心居多,却也足够表明此时日本武家政权,普遍对满清并不认同。

    但明朝不一样,前明时期日本就曾数次接受明朝皇帝册封,哪怕幕府改朝换代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室鸠巢带着幕府使节团出使中国,请求恢复两国宗属关系。

    除了政治利益外,也是在于朱怡炅的大明,名义上本就是日本宗主国。

    尤其眼下朱怡炅又极有可能击败满清,统一中国。

    李泓眉头微挑,道:“幕府要规定每年贸易限额?此事乃日本国内政,我大明不会擅加干涉。”

    “如此甚好。”室鸠巢cao持一口流利汉话道。

    大明自然不会干涉幕府搞的劳什子贸易限额,因为完全没必要,幕府不可能限制的聊。

    朱怡炅现在重新开海,还颁布开海法,组建市舶司,鼓励沿海贸易,好将闽浙地主从土地转移到商业上来。

    这样多半会造成巨商豪富,这肯定无法避免。现在是古代,建武二年,普通百姓拿锤子去做海贸生意啊?

    就算真有海商,为了对抗大海商垄断,也必定会抱团取暖,然后,走向商业兼并。

    只能饭一口一口去吃。

    回幕府的贸易限额,且先不提朱怡炅鼓励海贸,未来去往日本长崎的商人货物只会越来越多,那点贸易额根本不可能消化。

    再者,把中国单拎出去,长崎的荷兰商馆,每年的海贸交易量,就远远超出了幕府的贸易限额。

    幕府大搞贸易限额,不仅无法限制海贸,反而还会加剧民间和地方大名的走私。

    尤其平户藩的港口被幕府掐了,平户藩作为海盗窝点,不可能就此从良。

    要么走私,要么当海盗,或者二者兼得。

    而另一个,萨摩藩则会更直接,他们失去了琉球,又要面临大明索要的战争赔款,还要与幕府结亲。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只能走私。

    历史上,幕府最终能真正把贸易限额控制并垄断掉,纯粹是满清这边也搞闭关锁国了。

    两边一起大搞锁国,那效果自然出奇的好。

    室鸠巢带着使节团,跟随李泓的船队,一路南下先往长崎接人,再去鹿儿岛给岛津吉贵送信。

    ……

    鹿儿岛。

    失去水师舰队的萨摩藩,只能靠岸防大炮防御明军战舰。

    但岸防大炮至多防得住大型军舰,却拦不住型战船还有登陆的明军战兵。

    明军轻松击溃了萨摩藩舰队,对萨摩藩更加轻视。

    虽骄兵易败,但那是在于双方实力对等,至少也是相差不大的前提下。

    明军虽只有战兵两千,却有糖药手雷锤、开花弹这两样划时代火器。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