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时不我待  (第1/2页)
    大典结束,众人退下。    朱怡炅也回到了王宫后殿,得以暂时喘口气儿。    说起来,眼下这座用来登基的王宫,也是有点名堂。    这里,原本是明郑时期,为宁靖王朱术桂所建的府邸宫殿。    后来清廷攻陷台湾以后,为了消除明朝在台湾百姓心中的影响力,便借口将功劳归于妈祖。    并在此地供奉妈祖神像,将王宫改名为天后宫,即后来的台南妈祖庙。    现在,倒是便宜了朱怡炅,也让他的称王大典,在排场上不至于太过寒酸。    略微舒缓了心情,朱怡炅随即思量起了自己这个草台班子,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或者说,要如何发展。    毕竟,他们现在虽然号称称霸全台,但实则,势力范围也就台湾西部的一小片平原地区。    台东那都是当地生番(猎头族)的地盘,台南也有李直三聚众割据,整体形势并不乐观。    而且,台湾孤悬海外,资源贫瘠。    尤其是用于制造枪炮的铁铜铅等矿石,更是极度稀缺,几乎无法做到自给。    曾经的明郑,是通过对日贸易,用台湾蔗糖换取的这些物资。    这一点,倒是值得借鉴。    甚至于,他们不仅可以对日贸易,还可以对其他欧洲殖民者贸易,来换取军火粮食以及其他的物资支持。    毕竟,造反不是请客吃饭,一切能利用的力量,都可以拿来利用。    不过,这些暂时都不急。    一切,还是要等到与清廷打过一场再说。    要是胜了,清廷短时间内应该都无力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袭击,自然有的是时间。    清朝对台湾的海战非常麻烦,施琅前后攻台三次,有两次都被台风刮的损失惨重,后来还是改变了策略,才一举功成。    而要是自己败了,那也不用考虑什么有的没的了。    至于兵甲火药啥的,府城的郑家武库倒是还有不少。    至少支撑他们与来袭的清军正面打个一两场是够用了。    也怪王珍那个蠢货,着急逃命,将海船全部打包带走了。    虽然绝了义军出海抢占澎湖列岛的心思,但也使得台湾的清军无处可逃,只能被他们围而歼之,还顺带缴获了不少兵甲火枪,算是给朱怡炅多留了一点cao作空间。    而且,对于如何迎战大陆那边来犯的清军,朱怡炅其实已然有了一些想法。    正思忖着,一人迈着步子从殿外走了进来。    “大王,弟兄们已经集结完毕,就等您过去呢!”    来的人却是黄殿。    “嗯!”    朱怡炅一怔,随即微微点头,“做得好,前面带路!”    “是!”    黄殿闻言,也不含糊,直接扭头带路。    对于自家大哥为啥这几日话越发少了,却也没觉得奇怪,反而还心中暗叹,朱老大这明朝大王装的倒是越来越像了。    ……    府城中。    往日高高在上的知府衙门,如今已然成了义军的地盘。    就在衙门的正大门周围,不少地方还残留着未清理干净的血迹,似乎在向旁人展示着这里曾发生过的血战。    往衙门里走,前厅大堂,平日里前知府王珍会客的地方。    杜君英却是正在这里大发雷霆,不停的摔着大厅里摆放的茶盏物件。    噼啪声不断……    地上到处都是摔烂的茶杯茶壶,以及散发着热气的茶水。    “父亲,朱一贵那厮这是欺人太甚?”    大厅里,杜君英之子杜会三同样满脸气愤,“我等不过就是念在大家同为义军,不想与之起冲突,才勉强默认其称王。他却不仅不知感恩,反而还如此当众折辱于父亲。    仅仅只册封父亲为辅国公之职,与其麾下黄殿并列,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父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