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身在赵国,心在齐国 (第3/3页)
iv id='gc2' class='gcontent2'> “想我一生为国,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安平君见没有外人在场,也不用顾虑太多。 田勋没想到父亲会有如此感慨,忙道:“父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安平君又盯着赵国国书看了一眼,叹息道:“难道你还不明白,王上对我不放心啊!” 田勋见王上和朝臣对父亲礼遇有加,父亲却说出这些话来,太过敏感,问道:“王上对父亲恩遇有加,会不会是父亲想多了。” 安平君心中悲凉,感叹道:“非我多想,实乃王上容不下我,齐国也容不下我。” 田勋闻言,脸色吓得不轻,支支吾吾地道:“父亲,为何会说这些话。” 安平君也不顾孩儿善意地提醒,问道:“你好好想想,秦国伐赵,王上为何派我助赵击秦。” 田勋想也不想,恭维道:“父亲战功赫赫,也是齐国最善战之人。王上不派父亲助赵击秦,何人敢去。” “起初,我也是这样想的。可,冷静下来想了想,总觉得不对劲。”安平君说出了心中的不安,“赵武灵王之后,赵国能征善战之人不少。赵惠文王也给赵国留下了雄厚的基业。齐国历经大难复国,也不缺善战之人。齐、赵结盟的消息传到咸阳,秦王得知,自然会退兵。王上派我助赵击秦,岂不是杀鸡用牛刀。” 田勋想了一会,回道:“父亲这么一说,很有道理。” 安平君淡淡地问道:“燕国伐赵,赵国向我国求助,王上本可以直接回绝。王上不但没有回绝,反而让我自己做主,这说明了什么。” 田勋道:“赵国将济东赠送给我国,换取父亲为将。王上,岂能不答应。” “非也。”安平君长叹道:“王上是忌惮我。” “父亲会不会多想了。” “王上对我不满,由来已久。若不是貂勃等贤能的人为我求情,我现在还能和你说话。”安平君想起貂勃等处士之人,感慨颇深。 貂勃守莒城6年而不失于燕国大军。在梧桐宫以三寸不烂之舌和才能,战楚国使臣,捍卫了齐国和国君的尊严。齐王宠幸jianian臣,几次想刁难他,若非此人,他岂能活到今日。只可惜,现在的齐国,敢于说真话,进言的大臣已经很少了。 田勋自然知道父亲和齐王的那些往事。但他怎么也没想到,齐王和父亲表面上相处和睦,暗地里却是角逐争斗。田勋似乎明白了,父亲归国之后,进宫与齐王饮酒,第二天就病了。原来,父亲自觉功高震主,是为了避祸啊! 安平君心寒道:“此次燕国伐赵,赵国有马服君。区区燕国,岂能撼动赵国。” 田勋问道:“马服君乃何人,竟得父亲如此推崇。” “你啊!竟然不知道马服君乃何人。”安平君扬声道:“此人就是破了秦国不败神话,力保秦、赵十几年和平之人。为父曾与他论兵,自愧不如。沙丘宫变,赵武灵王殒命。权臣李兑等人排挤贤者,导致赵国人才流散。其中乐毅、剧辛、马服君去了燕国。” “父亲说什么。”田勋惊愕道:“乐毅率五国之师,差点亡了齐国,他曾为赵武灵王效力。” “不只乐毅,还有剧辛、马服君,”安平君又道:“马服君在燕国因为军功,当上谷郡守,对燕国地形了如指掌。赵国不用马服君,反而以几十座城池,换我为将,这不是舍近求远,怎能说得通。” “父亲的意思是说,此事是王上和赵国共同谋划。” “光是王上谋划,赵人不答应,也不能成功。” “王上怎能如此对待父亲。”田勋想起父亲一心为国却遭受不平等待遇,“王上为何不…” 安平君知道孩儿表达的意思,笑道:“这就是王上手段高明之处,还有就是他对我的情谊。” “父亲打算怎么做。” “王上忌惮我,齐国容不下我。难得赵国看得起我,我就去赵国发展。” “父亲,王上如此不仁,我们不如…” 安平君喝道:“休要胡言。齐国好不容易有今日,我岂能毁之。” “父亲就这样忍心离开齐国,去赵国。” “我身在赵国,心在齐国。我去了赵国也不会做什么对不起齐国之事。乐毅能够为燕、赵两国和平奔走。我也能为齐、赵两国和平奔走。王上对我有恩,我怎能相负。王上不杀我,我也该为他做最后一件事。”安平君展开衣袖,淡淡道:“我该入宫见王上了。我和他的恩怨也该了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