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 (第2/2页)
渊相似。 立长,不立贤。 当然,他不是李渊,他能打仗,也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儿子,朱标不是李建成。 朱元璋说道:“上策,驱散秦王府幕僚与将领,让他们在外为官,你则是闭门不出,谢绝访客,不上朝,非李渊亲自请,或战事紧急,你不再领兵出征。” “这是上策?” 楚祯没有什么顾忌,帮二郎问道:“这不是自断手脚吗?” “非如此,不能让皇帝安心。” 朱元璋解释说:”如今功高震主已成事实,那便让你父亲知道你不会谋反,要做就做到底,散了秦王府众将,不结交朝中臣子,不关心军国大事。” 李世民沉思着,他听出洪武帝的意思,是让他隐忍低调。 楚祯实在不认为这是上策。 林黛玉小声道:“以君臣、孝心看来,这的确倒是上策。” 很明显,林meimei也在吐槽这计策。 但也一语点破为什么朱元璋把它列为上策。 他是君。 屁股天生是歪的! 楚祯哈哈笑,不再有疑问了。 朱元璋再说道:“中策,乃是你领军出长安,巡防边疆、防备突厥,或找准时机去洛阳。
但不管去哪,一旦出去就不能再回长安,你父亲叫你也不能回,若要回,带上你的兵再回去。” 楚祯只能说好家伙。 加强版靖难之役,加强版清君侧,史书可重重记上一笔! “天下二分,实非我愿。” 李世民如此评价中策。 他即便不谋反,可他的子孙继承王爵之位后,必然也会与长安不合,到那时双方征伐,天下仍会战乱四起。 “请问下策。”李世民问朱元璋道。 “下策最简单。” 朱元璋随口就说:“你找个机会装疯卖傻,时而癫狂时而正常,装个十几年,等你父亲崩了后,你再决定怎么做。” 李世民主要为了避开父亲李渊。 至于李建成,倒是次要的。 “装傻十几年,真狠。” 楚祯叹气摇头。 朱元璋道:“装病也成,但难度大些。” 毕竟李世民身强体壮。 见秦王神态好了许多,李清照笑道:“野史里有不少装疯以避祸的人,真真假假也未曾可知。装病倒是的确有,例如司马懿。” 若是李世民靠装傻蒙混过去,史书也不会记载,顶多说一句“秦王有恙”。 或者春秋笔法,说李渊死后,李世民突然病好,人也不傻了,是上天让他当天子。 李世民给朱元璋行礼道谢,笑道:“此三策中,上策为佳。但我得留一些将领在府内,再留无忌、玄龄、如晦三人。” 这些人足以保证他的安全,且能谋划,应对长安局势。 朱元璋没有意外,说道:“我猜你也是选上策,若是出外就藩,不到三年你父亲就寝食难安,到那时你还是得回去,除非背上不孝的骂名。” 李世民点头,认可这推断。 玄武门聊完。 楚祯看到他脸上很明显如释重负的神情。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承担的心理压力,比朱棣靖难之役更多几分。 玄武门之变前夜,秦王府幕僚仍在讨论和犹豫,以致于要靠占卜来决定。 李世民在战场上如此果决,却要看占卜来决定自己命运,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心境如何。 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很艰难,但他心理压力小很多,逃回北平府后立刻开始备战侄子朱允炆。 民间关于尉迟恭、秦琼两位门神的传说,是有迹可循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