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 撤退前的毒打! (第1/2页)
文县。 位于地下坑道的作战指挥部内。 十五天了啊。 站在坑道入口,看着外面逐渐沉下天际线的落日,担任文县战斗总指挥的旅部军官长吁一口气。 距离鬼子第二次强攻文县,已经有十五天了。 他也带领包括预备队在内,一支堪比改编初期部队总规模的部队,在有重炮坦克飞机支援的数万鬼子的强攻下,坚守文县十五天了。 按照总部的命令,他们已经可以准备撤退了。 报告。 此时,参谋长过来了。 部队怎么样? 总指挥问道。 很不错。 参谋长语气兴奋: 效果非常好,很多部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虽然伤亡比较大,但部队整体士气依旧非常高。 等打完这一仗,再回根据地进行一段时间的修整,恢复性训练,咱们部队至少要多二十个铁打的主力团。 好。 总指挥忍不住叫好。 一开始,总部的命令就很明确,这次文县守卫战,目的不是守住文县,是磨练这十几二十个新编团。 以及, 吸引鬼子注意力。 现在,他们已经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尤其是新部队实战磨砺,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很多。 预防鬼子夜袭。 文县战役中,鬼子很少发起夜袭,一来文县守军火力优势,兵力优势,照明弹更是和下雨一样落下,二来,晚上高空侦测气球无法升空,鬼子远程火炮优势根本无法发挥。 看了看天色,总指挥继续说道: 明天是最后一天,给鬼子来一次狠的,总部炮团,师直属炮营全体出动,把库存炮弹都打光,然后依次按计划撤退。 后方,弹药仓库储存了海量炮弹,这些显然是带不走的,得先消耗掉,然后才撤退。 是。 ··· 第二天白天。 怎么回事? 土八路疯了? 鬼子前线指挥部,担任指挥的一位鬼子少将举着望远镜,整个人呆愣住。 即便距离数公里,他通过望远镜也能看见,那铺天盖地,宛如暴雨雨点般的炮弹,猛烈的砸在了冲锋的蝗军头上。 这场景其实很常见。 每天都是如此, 蝗军都习惯了。 之所以这次让鬼子少将如此惊讶,是因为今天的炮火密度,比昨天增加了近乎三倍还不止。 本来敌人迫击炮炮火密度之高,就不可思议了,再增加三倍,以至于,rou眼看过去,因为迫击炮炮弹的低速,别说地面上密密麻麻的爆炸硝烟火球, 天上都有一条长长的,实质性的炮弹带。 真的宛如暴雨般。 轰轰轰·· 密集的,恍若实质的炮弹雨点般落下,地面上,爆炸此起彼伏,硝烟将整整一个大队的蝗军全部笼罩。 为了消耗多余的炮弹,昨夜,文县守军连夜提前准备,把炮弹搬运到阵地上,并且在旅部参谋的统一安排下,规划了炮位。 在鬼子冲锋队伍逼近两公里距离后,三百多门82迫击炮,六百多门远程60迫击炮,合计千门迫击炮整齐开火。 得益于刺骨严寒的二月,更加适合炮管散热,所以全体迫击炮都能维持时间更长的爆发性炮击,也就是全速开火。 60迫击炮和82迫击炮全速都是三十发每分钟。 合计一千门, 也就是说,全速之下,每分钟,就有三万枚炮弹落下,哪怕后续因为炮管过热,转为每分钟十五发的持续射速,那也是每分钟一万五千枚。 而炮击的目标,仅仅只有一千多个鬼子而已。 撤! 撤退! 炮兵,压制敌人火炮。 虽然不知道土八路发什么疯,这炮火明显溢出太多太多了,但鬼子少将知道,再晚一步撤退,他的整个步兵大队就全没了。 因为敌人炮火过于猛烈,鬼子大队大散兵线拉开阵型后,是一个纵深近千米,看似散乱但实则隐含规律的冲锋队列。 根据鬼子丰富的经验,这样的大散兵线阵型,面对猛烈炮火覆盖,能更有效的保存有生力量, 但架不住今天土八路过于不讲武德, 总共就一千多蝗军,你直接上了一千门炮, 一个蝗军一门炮。 要知道,即便是60迫击炮,实际有效杀伤范围也是一个直径十五米的圆,82迫击炮杀伤范围则是一个直径十八米的圆。 而经过旅部参谋的统一规划,一千门火炮之间重叠并不多,这才形成了炮弹硝烟几乎将整个鬼子大队笼罩的奇观。 虽然鬼子火炮也奋力压制,但面对独立团炮一营的三十六门105榴弹炮,压制力度十分有限。 飞机则是因为航程原因,还没抵达。 十几分钟后,鬼子终于撤出炮火覆盖范围, 唯一一个活下来的鬼子中队长清点了一下人数,活下来的,或者说撤出来的蝗军只有三百多人。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中,近七百蝗军倒在了那前所未有的密集炮火下,包括三个中队长,以及包括大队长在内的大队部。 或许,还有人活着,受伤了动不了,或者是晕倒? 但也活不久了。 半个小时后,随着航空联队抵达,鬼子再次组织了一个大队的波次发动进攻,而迎接鬼子的还是一千门火炮编制的密集弹雨。 哪怕鬼子飞机奋力压制,哪怕早有准备,散兵线拉的更大,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