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第2/3页)
又转到了读汪国真老师的诗的感受上来。女生聊天和男生始终围绕主旨不同,她们喜欢随性而聊,东种一棵树,西栽一朵花,到最后便繁芜杂陈,蔚为壮观了。 “我觉得汪老师的诗很真诚,每一首都能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小陈饱含感情的语调说。 “嗯嗯,他的诗有乐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总能轻易的叩开读者的心门。深邃的思想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读他的诗,如听一位满含深情的智者,掬一捧泪在你面前诉说!读来让人或释然或欢欣或感伤……都是最真挚的情感。”建萍娓娓道来,颇有心得。 “看来你喜欢他的诗有些年月了吧?这么有心得”有同学问。 “是啊……”建萍感叹道。她想起了邓老师。当年就是他在课堂上念了《热爱生命》这首诗,让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播下了诗的种子。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地理老师是刚毕业的帅哥。当时我们都喜欢围着他转。他年青有活力,对我们也很好。他把外面世界的新鲜事带进了我们那闭塞的山村小学,使我们对外面世界越来越向往,所以我拼命读书,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去。”建萍沉浸在回忆中。 “现在他怎么样了?还在你们村小学教书吗?” “没有,后来他考进了华南师范大学。高中的时候,是我隔壁班的老师。” “我就知道他不会甘于平凡,精神上有追求的人,是会努力突破现实的藩篱的。”门口小陈道。理科的女生就是不同,逻辑推理能力确实不同凡响。 建萍的回忆如缺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接着她又说了邓老师和青芸的爱情故事。琐琐碎碎的说了很多,说他们在村里男才女貌,经常在菜地河边散步。那时的农村还很封闭,看着他们衣着整洁,没事就散步,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到了青芸在镇上做生意的父亲耳里。她父亲嫌邓老师家穷,父母又早逝,不同意他们来往。邓老师咽不下这口气,发愤读书,终于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是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同学们的好奇心上来了。 “呵……世事哪有这么完美!说起来一匹布咁长。”建萍打了一个哈欠,说:“夜了,明天还要上课。早点睡吧!” “你真坏,说一半留一半的,吊人胃口!”同学们群情汹涌。 “都话一匹布咁长咯,讲完都唔使训咧。”建萍向后松了松长发。最近也潮流了一把,去美发店做了个负离子直发。一头柔顺飘逸的直发,搭配白色的连衣裙或者T恤加牛仔裤,飘然走过如灵动的小仙女,常常引来异性爱慕的眼光。 “那你说最后结果,分了吗?”同学们追问。 “嗯,分了。具体什么原因分的我也不清楚。听邓老师的意思,大概是女的出去读大学以后变心了吧!”建萍躺下,若有所思的说。 “果然是琉璃易碎,感情易散啊!”同学们感叹。 建萍没有回应,她思绪万千,如十月的芥菜——起心了。学习委员与学法医的男生如拔河比赛一样在她内心的天平此起彼伏。一时这个占优,一时另一个也不赖!想来想去也定不下来,干脆不想了,就跟着内心走吧,明天睁开眼的那一刻,第一个想到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瞩意的人。想通后,睡意便模糊了意识…… 秋意渐浓,晨露渐冷,在天色将明未明的时候最是赛冷。寒意浸湿了建萍的清梦,如泡在冻水中,每一个毛孔都被渗透,就像当年溺水时浸在江中,无助彷徨让她情不自禁的大喊:“少华,快救我……” 醒来方知是一场梦。原来昨晚聊天兴奋不觉得冷,后来心事缠绕又忘了盖好被子,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半夜秋凉起,人便无意识的做起梦来。 建萍的呼叫吵醒了睡眠浅的女生,轻声问她是不是作恶梦了?梦里呼叫的少华是谁? “是我以前的同学。”建萍惊恐未定,抱着被子懒懒地说。 “啊哈……睡梦都想到他,是不是你的心上人?靓不靓仔?”未等建萍回答,又自言自语地说:“能让我们班的美女动心的,想来也应该不会差。” “快天亮了,睡吧。别吵醒其他同学。”建萍心里郁闷,不想和舍友纠缠。 真是见鬼,梦里喊的竟然是他!看来睡前打好的主意不能算数了。少华是她最要好的异性同学,两人打小一起长大,从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慢慢有朦胧的情愫,两人都没有戳破。就像家里种的月季花,没有特别用心的灌溉,也没有急迫的期待,时间到了自然会花开。上高中后,学习更加紧张,又不同班,联系也自然少了。她悄悄的藏起了这份心思,把它都锁进了自己的日记本里。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足够耀眼,让他看到自己…… 少华被学校开除,他的情思才大白天下。学校都疯传他为了一个女生而打架,把他形容成多情浪子,甚至宿舍里的女生还很向往,言语间多有倾慕。九十年代的玉城市受香港的影视剧影响很深,无论是郑伊健拍的古惑仔,还是刘德华拍的黑社会,那种为女友出生入死的雄性荷尔蒙爆棚的片段,都会引起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女心中澎湃的激情,盲目的崇拜。所以经常会看到家景不错,学习一般,长相一般的男生开着摩托车,后面搭着一个美貌的女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