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第2/3页)
洋相百出。 晚餐很丰盛,都是茵茵平时喜欢吃 的菜。昨天比较仓促,晚饭很简单,今晚算是补偿。看着满桌的菜,茵茵啧啧感叹道:“小邓,今晚这么多菜怎么吃得完!” “吃不完,明天可以吃啊。” “饭菜都是吃新鲜的好,隔夜菜对身体不好!” “没问题,从小到大不是这样吃的吗?不照样身体健康?”邓启先有点不以为然。 吃完饭,茵茵坚持要把剩菜倒掉。陈叔觉得可惜,认为茵茵浪费。让她把菜留下,明白他热了再吃。见陈叔开口,茵茵也不好再坚持。邓启先才发现,原来茵茵是认真的,第一次亲身体验到城里人和农村生活观念的区别。他想起了到李东健家吃饭,菜的份量也很少。在农村,若是这样会被认为是怠慢客人。七十年代还吃不饱,分田到户后才慢慢解决口粮的问题,餐桌上还很单调,九十年代rou菜才开始常见,饿怕了的村民开始形成大碗吃饭大盆装菜就是幸福的生活观念,而城里人已经追求吃得精致了! 对于茵茵的浪费,陈叔很是看不惯,趁她去洗澡的时候对邓启先说:“我们是农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在黄泥地里打滚。现在你虽然读书出来,上了岸,但不能忘掉自己的根。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不适合我们的,千万不要高攀。” 陈叔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到现在才发现,最适合的还是秀梅。大家出身农村,知根知底,很多事情不用说出来,自然就能心领神会。关键是生活观念相同,彼此能融合得很好。以前和茵茵拍拖的时候是在大学的校园里,没有真正的走进对方的生活,以为未来就是在绿草如茵,环境幽雅的地方过一辈子。离现实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心念及此,邓启先决定好好跟茵茵聊聊,希望能改变她的想法,毕竟以后的路还很长,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茵茵洗完澡,在屋厅用毛巾擦头发。邓启先坐过去,看着她笑。 “今晚还没笑够吗?”茵茵边擦头发边疑惑地看着他。 邓启先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地说:“吃剩的菜不必立刻倒掉,热了还能吃。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也不能浪费食物,要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作了那么多铺垫,原来是为了这件事。真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我知道浪费食物不好,所以每餐就不必做那么多菜,刚刚吃完就好。来你家第一晚我就很奇怪,怎么菜盘都是大盆子,那么大的一个菜盆该是多少人的份量啊!” “呵呵,农村嘛,干活辛苦,吃得就比较多。”邓启先辩解道。 “吃得多也不必那么大的盆子吧?你可以定量啊,这样就不浪费了。我们的差别只不过是方式的不同,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不浪费粮食。” “啊啊……本来是想说服她,反倒被她说服!”邓启先心里嘀咕。关键是茵茵说的也有道理,无可辩驳。 生活有时很巧合,说曹cao,曹cao就到。刚想到邱东健,他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嘿,老邓,有什么节目?”邱东健兴冲冲地问。 一听便知这小子又坐不住找节目了。家景好就是不同,生活过得轻松愉快,有滋有味。虽然已经转行,和以前那班“波友”时有联系,偶尔也回一中打打比赛。最近心情不好,又要照顾陈叔,老家、单位两点一线来回跑,和他们聚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怎么样,又坐不住啦?小心蓝亦睛老师今晚揪你耳朵。”邓启先故意逗他。 电话里传来吃吃偷笑的声音,原来蓝亦睛一直在旁边偷听。本来想调侃邱东健的,现在知道蓝亦睛一直在旁边,说明是人家两公婆是商量好的,尴尬的反而是自己了!忙正经道:“你都知啦,农村除佐睇电视,训觉,仲有乜野节目啊?” “咁你就出来,我哋今晚去唱K。”电话里传来清脆的女声,原来蓝亦睛已接过话筒。 “咁夜,路又远,下次吧。”邓启先不假思索的拒绝了她的邀请。现在这光景他哪里都不想去,只想窝在家里自舔伤口。人在情绪低落时,都会自我收缩,就像乌龟,躲在自我的壳子里等待伤口愈合。 “第一次喊你,咁都冇比面?”话筒里传来蓝亦睛似嗔非嗔的声音。 邓启先一时语塞,脑子里飞快地运转,想找个合适的理由搪塞掉。 电话里又传来邱东健的声音,老邓,你就别推辞了。好不容易今天我们夫妻俩高兴,你就从了吧。“从了吧”几个字还加重了语气,故意拉长声尾。又是一阵笑声。 “有什么喜事这么开心,分亨一下,让我也高兴高兴?”邓启先的好奇心上来了。 “嗯嗯,我今天去提车了。”邱东健抑不住的兴奋。 “提车,是轿车吗?”邓启先有点不敢相信,再次求证。在玉城市,开一台一万多块钱的女装摩托车都是很拉风的事。对于工薪阶层,能开上轿车的更是凤毛麟角。 “是啊。吃晚饭的时候,亦睛建议去唱K庆祝一下,顺便……”邱东健故意卖关子。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mama了?讲话只讲一半!”邓启先有点不耐烦。 “顺便介绍个女朋友给你。” 真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