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2/3页)
> 邓启先病了,常常半夜坐起,喃喃自语,内心的痛慢慢苏醒,一丝丝,一缕缕,拉扯着,切割着,阵阵抽搐的痛。陈叔也发现了他的异常,安慰他人死不能复生,要向前看。道理都懂,只是真正面对,仍然走不出悲伤的漩涡!陈叔也只能干着急。 玉城市为振兴农林产业加工,决定扩大产能。邓启先作为外贸局的翻译骨干,负责为设计部门提供进口设备参数中文版,以供设计部门选型。按前期的市场调查可知,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每提前一个月投产,直接获利30万。市领导相当重视,把项目作为市政工作的重点抓。时间紧,任务重,邓启先接到任务后就一头扑进了翻译工作。设备的翻译涉及很多专业术语,为了彻底弄明白其本质,他专门到市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熟悉产品加工的整个流程,各个环节的作用。 晚上回到家里就啃大部头般的外文资料,对比各个厂家的设备参数和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整理汇总,形成设备汇编文件。 翻译工作是一个细致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面对浩如烟海的外文资料,要有坐烂凳板的毅力。邓启先已经养成一个习惯,累了就看看杂书,放松神经。这也是他从钱钟书先生那里学来的,钱先生休息的时候喜欢看侦探小说,而他就没有特别的偏好,随手翻到什么书都可以看。不求甚解,只在于消磨时间,愉悦精神。 随手抽到一本《全唐诗续编》,泛泛而看。当看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时,莫名的唏嘘。联想到自己和秀梅的相识相爱,没有生不同时的遗憾,正是“正好我在,刚好你来”。最后却是“茶未凉,人已走”的凄凉!天意弄人啊!自己怎么就醉了?想到伤心处,悲不自胜,匆匆翻译完搪瓷反应釜的規格说明便爬上床。 项目进展顺利,桩基验收合格,接着就是设备安装。反应釜安装时,监理叫停了施工。反应釜的性能参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比设计产能少了一个量级。查看设备验收资料,设备型号与采购合同相符,性能参数却不达标。翻看设备英文说明书,同一个型号,参数与设计文件不符,比设计文件小一个量级。原来是设计部门对设备的性能参数不了解,选型错误造成的。追查设计部门,原因是设备翻译文书有问题,把相近的两个设备型号参数搞混,造成低价高配,设计选型理所当然选择了这一型号。 调查结果传到外贸局,上下轰动。作为外贸局的金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零瑕疵”,现在竟然犯如此低级错误,真是匪夷所思! 从知道项目事故原因起,邓启先就茶饭不思,真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名声事小,由此造成的损失才是问题关键。 后续处理是搪瓷反应釜退回原厂,补差价购买升级型号。由此造成的误工费以及延迟投产所造成的损失都由外贸局承担。外贸局又按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分摊赔偿。最后邓启先个人赔偿了7万元,外贸局的赔偿金额是10万人民币。 事业感情双挫折,人生到了至暗时刻。再也挺不住,回到家里就感到头晕脑胀,睁不开眼睛,倒头便睡。连晚饭都不起来吃。陈叔担心,进房间问发生了什么事?邓启先迷迷糊糊,说话不清,原来是发高烧。 陈叔心里难过,这段日子过得苦闷,大家虽然不说,其实都明白。现在终于撑不住,病倒了!一味睡觉病也不会好,陈叔撞了一盆薄荷姜粥让他趁热喝了,到晚上九点多钟出了一身汗,体温才慢慢降了下来,头还是晕乎乎的。 邓启先爬起床,出到屋厅,陈叔已睡下,昏黄的灯光经过泥砖墙的散射,暗淡无光,心情如屋厅的灯光了无生趣。机械的走进厨房,舀水冲凉,无意间瞥见水缸中的倒影,不禁心中一颤,这就是曾经意气风发,年青有为的邓启先吗?胡子拉碴,头发凌乱,已没有往日的神气!记不清有多久没照镜子,秀梅出事后就没了生活的方向,衣着打扮也流于形式,没有了往日的光彩。仿佛过了几个世纪,过去的邓启先已经死了,现在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每日只是行尸走rou而已。 很多事情都记不起了,或者是不愿记起,每日里的生活过得浑浑噩噩的,总是在现实与虚幻中度过。这样的精神状态,发生翻译事故就不奇怪了。 洗完澡,晕乎乎的回到屋厅,静悄悄的,一个人颓坐。想起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以前就是和秀梅坐在屋厅里相拥着哼唱。现在人去楼空,只剩自己一个形单影只,空嗟叹。 黯自神伤时,屋里的电话铃响了起来。这么晚了,还会有谁打电话来呢?邓启先心中纳闷。拿起话筒,原来是茵茵。 “睡了吗?”电话里传来她故作平静的随意问候。 “还没有。” “你……还好吧?” “还好……” 一问一答,寥寥数语仿佛是互相不熟悉的陌生人。不是不想热情,只是发生了这样的事,谁的心里都不会好过!最近茵茵也想了很多,回忆那晚发生的事,一切都好像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如果启先没喝醉,她也不会送他回酒店;如果不是他吐了她一身,也不会留在酒店过夜。发生那样的事,既有巧合,也有自己心里还是放不下启先的原因。以前是君子之争,如果启先真的娶了秀梅,她也就认了。想不到生活的峰回路转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