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金烛枝:大祝,这是哪儿呀? (第1/5页)
封神:殷商大祭司正文卷第一百二十章金烛枝:“大祝,这是哪儿呀?”白药利用分身,让军中修行者回朝歌,让比干准备祭月的相关事宜。 而这道命令,让王族都忙活了起来。 因为大祝的旨意,是要准备充足的人牲,每七天便要进行一次对月神的单独祭祀。 秋意渐凉,月明星稀,整座朝歌的气氛都十分紧张。 大商和西岐已经打了两个多月了,除了镇守各地重要关口的军队,几乎全部派到了战场。 西岐的顽固反抗超乎所有人的意料,前线的战报源源不断地传至帝辛的案前。 现在已经是深夜,他仍在看今天传回的战报。 伤亡数字很大,大商是进攻方,多数都是攻城战。 有些城池可以围困,但有些城池,是必须要迅速攻下来的。 “父王,西岐这么难打吗?大祝都亲征了。” 殷郊在一旁伺候,端来香茗道。 帝辛看着战报上的伤亡数字,两个月的猛攻,足足死了三十多万人,大商才在前线彻底站稳了脚跟,拥有了消化战果的能力。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西岐必须拿下。” 殷郊不知分寸被罚跪,他失望的同时也感到了愧疚,因为是他没有好好教导殷郊。 与祖庙如何保持距离和联系,都是王教给王的。 先王虽然教过他,但他去年才开始接触到活的大祝。 从小到大,帝辛接触到的,一直都是一具返老还童的活尸。 好在他是个聪慧的帝王,能够很好的把握如何与大祝相处。 自大祝西征后,他便将殷郊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导。 殷洪懦弱无刚,不堪大用,这辈子享受人间富贵即可。 大祝说大商要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所以帝辛觉得未来多变,再生一个儿子来教导的风险很大。 万一他出了什么事,大祝出了什么事,主少国疑,成汤社稷恐会烟消云散。 黄妃怀的是女儿,现在儿女双全,他便将一切都扑在了政事上。 帝辛在桌上翻了翻,拿出一枚不需要灵力便能打开的玉简,抚摸上面的符文。 顿时,一张大商的地图被投射到父子眼前。 地图上面有三个字: 【郡县制】 “这是大祝交给孤的。” 帝辛起身,用手指拨动空气中的地名,凝实的文字开始虚幻,让他可以修改名字。 另一只手,则将何为郡县制的信息送至殷郊眼前。 等殷郊看完后,他轻声道: “大祝只是提出一个概念,让孤来完善,殷郊,你觉得这件事可行吗?” 殷郊消化着看到的一切,良久,才摇头道: “禀父王,儿臣觉得很难做到。” 帝辛眼中闪过赞许,笑道: “看来你开始会动脑子了。” “为何?” 殷郊思来想去,恭敬回答道: “儿臣浅薄,只觉得当今战火不断,年年都有大战,不应该在这种时候施行郡县制。” “没说到点子上,”帝辛看着自己编出来的九州郡县地图,平静道: “此举,是上下一同大换血,我大商的诸侯制已延续六百年,虽说大祝废掉了北东南三大伯候的权力,但他们治下的小诸侯还在。” “紧握权力六百年,他们宁愿死也不会放弃手里的权力,对权力的渴求,会吞噬他们对大商先祖的敬仰与尊重。” “若强行推行郡县制,天下皆反。” 殷郊凝神跟上帝辛的思维,仔细听着其中的缘由。 帝辛下了王椅,走到地图上的西岐位置,继续说道: “有大祝在,便不必担心王族内部的阻力,此事需从长计议,准备充足才可进行。” 郡县制,能将天下权力集中至朝歌,集中至帝辛一人的手上。 他根本不会怀疑大祝要插手朝政,如果插手,就不会只提出一个点子,然后将一切都扔给他自己办了。 收起了地图,帝辛对殷郊说道: “休息吧,要走的路还很长。” “儿臣告退。” … 战场空间。 笼罩边界的沙暴一刻不停地向战场空间缩进,沾上了一点,便会被直接扔出去,失去角逐更前面蒲团的资格。 孔宣收获颇丰,基本遇到的,都会被他洗劫得一干二净。 但多数都是些散修,时间流逝,组团来紫霄宫的都聚集了起来。 “一群蝼蚁。” 孔宣冷哼一声,将身前不肯交出法宝的十名大罗金仙震得濒死,赶出了战场空间。 白药心想,这不就是非法组队吗? 太不公平了。 要是他来制定规则,这些组队的都得挨上一记劫雷,剥夺听道的资格才行。 “确实,猛虎独行,蝼蚁成群。” 白药的声音在孔宣心底响起。 孔宣眺望一望无际的荒漠,轻声问道: “大祝,那九曲黄河阵真如你所说那么难缠?” 白药凝重道: “此阵内含三才,包藏天地之妙,是专门针对仙人道果的凶阵。” “加上那充作阵眼的先天之宝混元金斗,入阵者将被削去顶上三花,灭尽胸中五气,褪为凡躯,再无半点反抗之力。” “若我推演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