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_第二百五十二章、人人持枪,人人平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二章、人人持枪,人人平等 (第2/2页)

滑膛枪,大方一点的日本武士都自掏腰包,换装了线膛枪了。

    其实这三百人都不是穷鬼。

    每人都至少有三四十亩的水田的。

    婆罗州这里的土地一旦开发出来,是极为适合种植水稻的,而且此地河网密布,气候长年温暖湿润多雨。

    一年能种三季的水稻。

    这些年光是买水稻,都让这些日本武士和从广东、江西、福建迁徙来的卫所兵成了阔佬了。

    当然了,有些人是看不上种地这三瓜两枣。

    而是看上大明朝廷的赏赐——如果能成功伏击当地妄图劫掠吉峰县的土著军队,完成总督府参谋部下发的作战任务,那就能得到一个集体小功。

    分到每一名士兵身上,至少都有十几块明元。

    这才是来块钱的手段。

    “来了!”陈仲良也竖起耳朵听着林子里面的动静,握着火枪盯着前方的林子。

    谁能想象,这当年番禺县的天才举子陈秀才,本是手无色缚鸡之力的书生。

    现在却看起来像是个老兵。

    而且如果实在内地,谁敢想象。

    堂堂知县大老爷,竟然会是这打扮,官服也不穿,穿着和普通卫所兵差不多的军装,如果不是头上的乌纱,谁都不会认为眼前这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会是兰东府吉峰县的知县大老爷。

    要说起来,陈仲良也后悔啊。

    当初怎么就去领了这个差事。

    这一下可好。

    送了一批人到兰芳之后,就被兰芳总督叶道奇扣着不能走了。

    不过被扣的也不只是陈仲良一个人。

    大部分从内地来的官员都被兰芳总督府给“借调”了。

    原因也很简单。

    兰芳本来人少。

    但随着江西之战产生了大量的难民,导致一下子几十万人涌入,兰芳这里缺少能任事的官员,所以兰芳总督叶道奇就发了大量的借调申请,先斩后奏,把那些送人来兰芳的外地秀才官员全部都扣了下来。

    陈仲良也就很倒霉的留在了兰芳。

    现在更是被派往最前线的吉峰县当县官。

    在内地。

    知县大老爷的派头是很大的。

    毕竟现在大明朝是个革命不彻底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帝国。

    虽然说现在朝廷废除了跪拜,知县大老爷也没有随便打人屁股的权力了。

    但是几千年的地方父母官乃代天子牧民的思想和传统,岂能是短短几年就能改变的?

    因此在内地当知县大老爷,虽然不如前清的时候爽快,规矩太多,管的太多,业绩压力也大。

    但至少一般老百姓还是很难和知县大老爷说上话,能说上话也不敢大大咧咧。

    但是在兰芳这里不同。

    这里可是遍地刁民!

    而且要命的是。

    刁民们人人手中都有枪的。

    之前就发生过有地方知县因为得罪了屯垦民被打了黑枪的事情。

    在这里当知县大老爷不但要管这些人人持枪的刁民。

    还要组织民勇驱逐、清理管辖区域内的土著。

    所以想要耍父母官威风是不可能的。

    因为父母官要依靠“持枪刁民”才能完成上面的任务。

    而“持枪刁民”们也在这个过程意识到。

    自己手中的枪,能让知县大老爷说话都客客气气的。

    那自然知县大老爷,地方父母官的威风就少了不少。

    在这里当知县,可真的没有舒舒服服的。

    要说这里最大的特点。

    就是失了尊卑,没有了上下。

    人人持枪怎么这么容易就走上人人平等这条邪路上呢?

    为了能和这些“持枪刁民”打成一片。

    陈仲良这么细皮嫩rou,说话文绉绉的秀才。

    现在一开口也是各种问候女性。

    “知县大人,好像不对啊!”

    这时候一名“持枪刁民”凑了过来。

    “老李头,哪里不对了?”

    知县大人很客气的请教道。

    老李头是当地老猎人了。

    猎土著的猎人。

    他眯着眼睛,盯着前方的林子道:“人数不对!绝对不只五百人!这个动静怕是不下两千!”

    陈仲良闻言脸色一变,顿时骂了起来:“丢柜楼母!锦衣卫的人是吃干饭的!快快快!挖坑挖坑!防守!派人求援!”

    如果对面才五百土著兵,那他手头这三百人就足够料理了。

    但如果是两千,那他可不敢就这么发动进攻。

    只能固守待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