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谈判?求和! (第2/2页)
清,目的...只是为了让皇上与之谈判!” 就在此时,刘墉出列,跪在地上弓着身子道。 “谈判?这是逼我求和吧!” 乾隆冷哼一声。 “谈判也好,求和也好,至少明一件事....现在逆明暂时不想打了。他们一口气吃下了太多的地盘,想要好好的消化消化,整顿一番。” “等整顿好了,就是大军北上,定鼎中原的时候了吧。”乾隆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起来。 “皇上,这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前明之时,李自成在进北京之前,那可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然得了京城不过月余就朽得不像话了,可谓是兵将不思战,尽享安乐窝。”刘墉稍微直起身子道。 “你是,朱道桦得到江南后,也会被这柔弱的江南磨灭了英雄气?”乾隆问道。 “未必会如此,微臣也不敢保证。不过这终究是个机会。”刘墉抬起头,壮着胆子看向了乾隆,“这会给大清时间,重整旗鼓!” 大清确实是需要重整旗鼓了。 众臣看向乾隆。 乾隆站了起来,扭头背向众臣,盯着身后墙壁上的富春山居图。 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 上面已被他盖上了六十多个私戳。 此前每次南巡江南,他都会把这幅画带上。 只如今看着这锦绣河山,却怎么也没有了滋味。 良久之后。 乾隆转过身来。 “那么,朱道桦他要什么?” “他要江南...”刘墉看了看乾隆,“还要名声。” “那朕可以得到什么。” “时间。” 时间?真的有时间吗? 乾隆抬起手,看着自己枯瘦的手臂。 “朱道桦今年...只有二十七?”
他突然道。.biqugétν 众臣没有回话,刘墉也重新低下了头。 “罢了,罢了。无非卧薪尝胆而已,不过....”乾隆转过头来,“这只是谈判,不是求和,更不是认输!明清之间也不可能有触及到双方关系的谈判,只关于...此战善后之事。” 要是那朱道桦逼着朕做个儿皇帝。 来个北弟南兄,扬州之盟什么的。 自己七十多岁的人了,捏着鼻子给缺儿子,不合适吧? 刘墉心中一叹。 都什么时候了。 还想着面子的事。 要是能和当年宋朝那样每年给几百万岁币就能维持南北百年和平,那对大清朝来可真的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毕竟这大清朝还能再有百年国祚不是? 自入关以来到现在,一百四十七年了,再有一百年就是两百四十七年。 这自古有两百多年国祚的王朝可真的不多。 大清以异族临中华,能有两百余年国祚。 还要啥自行车。 现在你想给朱道桦当儿子,人家怕是大概率不会要的。 这自古以来,打下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尤其是像是这种南北对峙的局面。 时间久了。 双方内部的主和派都会抬头——毕竟打仗这种事情风险太大了,那些享了富贵的高官豪贵,又能有几个豁得出去? 因此。 朱道桦这边肯定是在酝酿、准备第二次战争,最多两三年,就会挥师北伐。 他绝不可能给大清太多时间的。 大清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皇上英明!” 众臣听到乾隆准备认输了——虽然口头上没认输,但是主动派人南下去谈判,这就是认输的姿态了。 而且大清现在手头上的筹码起来也挺让众大清的忠臣,尤其是那些汉人忠臣们心酸——竟然是保证不劫掠百姓。 何其可笑。 不过现在大家可不敢笑。 毕竟乾隆老爷子手头的刀还是挺锋利的,砍大明砍不过,砍这些士大夫的脑壳还是很快的。 文字狱掀起的腥风,可依旧让那些儒生士大夫噤若寒蝉的。 乾隆摆摆手,盯着刘墉道:“刘崇如,你诸城刘氏,自你曾祖刘必显便仕大清,你祖父刘棨历官陕西宁羌知州、宁夏中路同知、长沙同知、津道副使、江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你父刘统勋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官、《四库全书》总裁官,加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乃朕之肱股!” “至于你刘墉,那也是位极人臣,你刘氏四世皆为清臣,是我大清朝大大的忠臣!” 刘墉急忙五体投地:“刘氏不敢忘大清恩。” 乾隆微微点头:“既如此,那这南下谈判之事,就让你刘墉带人前去了。” 刘墉浑身一抖。 身为汉臣,和大明子接触.... 哪怕是南下谈判的。 日后恐怕...也会是他人攻击之要害,也极易让这位多疑的乾隆皇帝猜忌。 这可真的不是个好差事——刘墉本来以为乾隆会派遣满臣南下的。 心中一叹。 君命不可违啊。 “臣领旨!” 刘墉高声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