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_第一百零三章、乾隆死而定江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乾隆死而定江南? (第1/2页)

    乾隆来回踱了几步。

    终于下定了决心。

    “移驻南昌!诱使逆明攻赣州!”

    乾隆重新看向诸臣。

    “福康安,你领两万包衣军、三千健锐营、三千蒙古骑兵、一千索伦骑兵南下赣州,归阿桂节制!”

    “臣领命!”

    “全军拔营,走水路入南昌!”

    乾隆抬起头,目光灼灼。

    “朕要和朱道桦来个王对王!朕压下去了,就看朱道桦敢不敢来了!”

    .........

    就在乾隆盘算着要以王对王的架势来诱使明军攻击赣州城的时候。

    此时朱道桦已经从湖南返回了广州。

    这次湖南攻略非常成功。

    湖南各地纷纷归附,而且通过补充湖南士子。

    朱道桦的大明朝廷也稀释了不少的“广东味”。

    如今湖南、广西安靖。

    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台湾府也已经基本掌控。

    东路军沿着福建沿海,正在攻略福州。

    由于清廷留在福建的兵力很少。

    福建一省全部纳入掌控,在过了年之后。

    明年一月份就差不多了。

    现在已经是公元1792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了。

    而就在过年之前。

    大明朝廷在广州府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科举。

    参考士人一共九百余人。

    取了四百六十三人。

    几乎就是二取一了。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录取率。

    实在是因为在广东的大明朝廷太缺人了。

    一下子就吃进去两个半省。

    虽然从当地豪族之中认命了一些官员。

    但是大明朝廷也不可能让当地豪族彻底掌控地方。

    这岂不是就尾大不掉了?

    所以适当的派遣官还是要的。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这九百多人之中有部分是从南方诸省南下广东的年轻人。

    按照朱道桦的指示。

    这些充满着勇气的年轻人,是要全部录用的。

    所以这才让这一次科举的录取率高到这个程度。

    科举的录取成绩按照三甲、二甲、一甲分档。

    三甲的基本上是年龄过了三十,同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在稍微培训之后就就会外放到各地为官。

    这部分有两百二十一人。

    二甲则是年纪轻一些,可以在行政速成班培养个半年,再放到地方为官的。

    而一甲,则会全部被收进政务大学堂进修,系统的进行学习培训,要满三年之后才会被外放为官。

    除此之外。

    朱道桦的道桦大学也已经开始开张了。

    这方面有部分不适合为官的学者类型的人才,会先收到道桦大学里面去。

    大明朝在取得广东之后,已经初步建立起教育体系。

    虽然做不到全民免费义务教育。

    不过这个教育覆盖范围还是很广的。

    现在道桦大学开办了医学系、格物系、理学院、机械系、数学系。

    算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近代化的大学了。

    就是招生比较困难。

    哪怕是在广东这样工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

    读书饶第一目标还是做官。

    这种观念上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王上,这是目前分数的前三十名,您看看...”

    常英瑚抱着一沓名册进来,将本次科举的前傻三十名的名单给了朱道桦。

    这就是一甲的全部人选了。

    接下来朱道桦要在这前三十名之中选出前三名。

    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合称三鼎甲。

    朱道桦看了看。

    按照分数上来。

    是一名来自福建的士子林鹤位列第一。

    “这个林鹤是什么来头?”

    常英瑚看了看,道:“应该是从福州来的士子,暂时不知道他的底细。”

    朱道桦点点头。

    虽然锦衣卫也会对前来参加本次科举的士子进行调查,但是锦衣卫又不是万能的。

    不可能每个饶资料都能得到。

    朱道桦想了想,把第一名林鹤的名字落到第三,让这考了分数第一名的福建林鹤做了新大明第一次全国性的科举的探花郎。

    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的排位当然非常重要,尤其是这是新大明第一次正式的全国性的科举。

    其政治上的意味太重要了。ъ

    朱道桦把目光放在排名第二十三的一个名字。

    潘有科!

    十三行同孚行行主潘绍光的弟弟。

    潘绍光还是南洋航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也是韶九铁路的重要投资人。

    广东当地的豪富。

    在家世上。

    潘有科是新心工商阶层的代表人物。

    朱道桦把他定为状元,就是要表明自己坚定的扶持工商业的决心。

    同时也是在政治上抬高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举动。

    如果不是担心步子太大了扯到蛋。

    朱道桦甚至在酝酿类似于议会一样的机构了——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构想,等取得长江以南,他就会设置这样一个机构,从制度上对工商业的发展进行保障。

    另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