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八章 岭南显圣王 (第1/3页)
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和之前提到的冼太夫人诸多神衔中的“南天闪电火雷圣娘”很相似。 或许在发展过程中有元素融合,不过陈景乐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并非同一人。 因为水尾圣娘信仰,属于琼岛本土海神信仰,发源于平昌清澜港,现如今,主要分布在岛的东部和北部,即平昌附近几个城市。 水尾圣娘信仰历史,并不算久远。 最早出现是在明正德年间,而冼太夫人是南北朝人,唐宋年间已有众多庙宇,至明代信仰更是广布岭南。 这也是陈景乐认为二者并非同一人的地方。 系统亦是如此回答。 另外,水尾圣娘既是琼岛本地神,也是飞来神。 据清康熙《平昌县志》载:“清澜水尾庙,即祀南天夫人。明正德年间,有石炉飞来水尾地方,因建庙焉。英显特异。又庙滨海港,当往来之冲,祈祷立应,血食不衰。每十月十五军期,四方杂集,殊称盛会”。 大概意思就是说,在明朝正德年间,有个石炉飞到了文昌清澜,人们因此建庙祭祀。 而在建庙之前,还有一段故事。 起初是一位渔民在海上打渔,连续几次撒网都捞到同一块木头,觉得神异,就说:“你若让我捕捞到大鱼,我就把你带回去刻成神像供奉起来。” 第三次撒网,果然收获满满。 这个故事跟之前珠城地角港那个大王庙有些相像。 不同的地方在于,渔民回到家后,就把这事给忘了,这根木头还被他妻子用来当猪栏的门槛。 结果就是母猪生的小猪仔都死了。 渔民很心痛,结果当晚有一女神于梦中出现,骂他不守承诺,这是对他的小小惩罚,渔民才幡然醒悟,答应为其建庙塑像。 庙还未建,先设立香炉,然而祈求三天后,香炉却无故失踪。后查访到香炉在水尾地方一树林里,经风水大师勘测,此地确实是一处风水宝地,方才在此修建了圣娘庙。 这座圣娘庙也就是各地圣娘庙的祖庙。 另一个和水尾圣娘有关的关键人物,则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张岳崧。 此人是琼岛科举时代唯一一位探花,被誉为琼岛四大才子之一。据说他进京赶考,梦见水尾圣娘,受其指点,得以高中探花。 后来张岳崧亲自找到供奉的水尾圣娘庙,写字赠匾,同时奏请嘉庆帝,赐封圣娘为“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 由于张岳崧后面官至二品布政使,从此水尾圣娘声名愈发远扬。 经过明清两代发展,水尾圣娘的信仰,逐渐分布到琼岛各县市。 不少海外地区,东南亚诸小国都有水尾圣娘庙存在,都是外出打拼把信仰带过去,在当地扎根的。 于是很多琼岛人,慢慢就把水尾圣娘,与妈祖天后还有冼太夫人放在一起,并称三姐妹。 三者都具备海神只能,且都是女神,更容易获得信众认可。 对不熟悉民间诸神神衔的普通人来说,区分三者确实有些困难,特别是有些庙虽然也叫圣娘庙,但供奉的却是其他女神。 一般妈祖的神主牌都是天妃、天后、圣母; 冼太夫人则是懿美、柔惠、夫人; 水尾圣娘最易区分,带水尾二字的就是,不带则不一定。 …… 平昌不小。 问题在于城镇分得太零散了,五十多万人口,愣是分了十七个镇,三千多条村子。 除主城区外,其他地方东一块西一块的,还有不少国有农场分布其中。 乡下大部分村子的境主庙,拜的依旧是冼太夫人。 没办法,冼太夫人在琼岛影响力太大了。 作为本土海神的水尾圣娘,也得到不少庙宇供奉,虽然不能遍布各村,但信仰稳定。 值得庆幸的是,平昌境内,没有厉害的诡异闹事。 偶尔零星一两只弱鸡,也是直接被陈景乐随手灭了,根本不用民事局出手。 因此,也就并未在平昌耽误太久。 将各处的境主庙纳入管辖范围内,陈景乐便往椰城去。 椰城做作为琼岛省府,也是他在琼岛的最后一站,等把椰城也纳入管辖庇护范围,那就整个琼岛都跟两广一样了。 说实话,在琼岛耽误的时间,已经超出原先预期。 一方面是各种诡异事件,另一方面,夏天的琼岛确实有意思,吃的也多,吃着吃着,有点停不下来。 在这方面,他这个神明,其实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只有这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