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1章 谷歌的要求 (第2/2页)
歌的股票,丹尼尔未必会觉得自己亏了。所虑只是,丹尼尔需要考虑埃文的态度,他毕竟不是纯粹的风险投资,以上市为赚钱的目的。他当初投资blogger,是为blogger取得新生起到关键作用的。 至于第二点,谷歌的意图就更加明显了。 虽然他们没有明确说自己希望稀释掉丹尼尔的股份,但斥资2亿进入mb的话,按照mb目前的估值,稍作溢价,可以取得10%的股份,其中的7%需要丹尼尔让出来。而他如果想要阻止这一注资对股权产生影响,就必须对应3:7的股权比例,出资4.67亿左右,以平衡掉谷歌的出资。 他肯定拿不出这笔钱,按照谷歌方面的规划来说。 但可惜,目前丹尼尔不缺少现金。 因此,这两点总的来说,对丹尼尔都算不上什么难题。 但他当然不能这么跟佩奇说,那样他就比“技术男”还“技术男”了。 喝了差不多半杯咖啡,丹尼尔才像是考虑良久的样子。 “佩奇。我先说说你们的要求,”丹尼尔组织着自己的语言,“blogger的问题,关键不是在我。如果红杉资本决定支持你们,那么接下来你们要取得意见的,应该是埃文,他对于blogger来说,和佩奇你在谷歌里的地位相差无几。不同之处在于,他甚至负责blogger的运营。所以,一旦你们之间出现了大的矛盾,这对blogger来说,没有好处,对谷歌ipo来说,也肯定没有什么好处。就我个人来说,保留blogger的股权还是置换成谷歌的股权,都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也认可,你们希望将blogger纳入系统的做法。这确实非常有助于谷歌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增强你们的盈利能力。” 佩奇默然点头,“我们之前跟埃文也接触过,毕竟过去合作愉快。但是埃文的态度比较坚决,他希望blogger能够**运营,**谋求上市,而不是作为谷歌的一部分——这是没法接受的,这毕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埃文的工作,我们会继续尝试说服他,但是谷歌还是希望。如果在谷歌的ipo进展到适当阶段的时候,埃文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你能站在谷歌这一边,我能够了解创始人对公司的感情。事实上,谷歌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可我和谢尔盖也只是持少数股份,公司的发展应该我们考虑的第一位。” 佩奇在说这个话题的时候,似有似无地暗示到下一个问题了。 在谷歌和其他资本看来,丹尼尔强硬把持mb的大多数股份。使mb使用盈利资金进行发展,是耽误mb的行为。 这绝对不是现代初创企业应该采用的策略。 如何实现公司的最佳发展,才是创始人应该考虑的,佩奇显然是这么考虑的。 不过mb和谷歌有截然不同之处,因为佩奇在创立谷歌的时候,100万初始资本是东挪西借凑出来的,一开始,他们没有能力在不借用风投的基础上实现谷歌的发展。但是丹尼尔投资mb的时候,已经有相当的财力基层,而且,他还以blogger的20%股权作价换取当时初创的mb股份。 mb的发展资金一开始就是比较充足的,再加上它在盈利上做的非常成功。 所以强硬的要把两者等同起来对比,也是不现实的。 不过佩奇有一点没有说错,mb如果不用面对强大的盈利压力,肯定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尤其在吸纳用户的速度和开辟海外市场上。 这是为什么丹尼尔会考虑接受谷歌注资的原因之一。 当然,佩奇这个时候,是绝对想不到,丹尼尔同意他注资,不等于坐视自己的股权被稀释。 因此在第二点上,丹尼尔的态度反而让他感到吃惊。 “我认可你对mb发展规划的态度,确实,适当地放弃mb的盈利开拓,有助于他获得更大市场竞争力,用户数是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我是同意的。所以,我同意谷歌对mb注资。” 不过,没等佩奇脸上的惊讶变成惊喜。 丹尼尔就加了一个“但是”,“但是,2亿的数值是不是太大了,我认为mb目前不需要这么多资金,毕竟,直白的说,一年之后,mb的估值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数字了。” “这当然是可以商量的。” 能够迈出这一步,对佩奇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他当然不可能死硬坚持2亿这个数字。 “好吧,既然我们原则上就上面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想必谷歌也为我提供了让人满意的合约?” 有来有往,才是谈判。 佩奇说完了谷歌的要求,接下来当然是丹尼尔提要求的时候。(未完待续。) ps:第二更,书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可以加群:460719545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