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第2/2页)
可以说乃是天赐马场,环境得天独厚,已经超过了朔方军马场。 西域有天马! 一直以来都有这句话流传,后来大乾进军西域之后,就在寻找天马。结果大乾在西域找到了不少骏马,但是所谓的天马却没有找到。 后来才知晓,所谓的天马乃是在西域更西边的大宛国出产的,并且就算是西域大宛国,那些天马也是极为珍贵的。 于是王荆派出使者以千两黄金,以及大量丝绸、漆器以及一座用黄金铸成的金马前去,想要和大宛国王交易换取天马。 结果使者带着大量财货到了大宛国之后,非但没有将天马换取回来,就连使者也被大宛杀死,并且连同财货一起吞了。 得到消息的王荆大怒,直接命令西域都护府大都护凉王王搏以及郑王王襄,率军进攻大宛。同时命令魏王王甫率军五千前往西域立国,封地为疏勒。 疏勒位于龟兹以西,同样是西域大国,而且进攻大宛需要从疏勒进军,所以这一次大乾已经准备连同疏勒一起攻克。 疏勒虽然是西域大国,但是其人口不能和龟兹相比,只有一万九千余人,战兵两千。 面对西域都护府,疏勒根本没有力量抵抗,王搏和王襄轻易就将疏勒城攻占下来。 等到魏王王甫到来的时候,王搏和王襄都已经将粮草兵马准备好了。 这一次进攻大宛,王甫乃是主力,有精骑三千以及两千远征健儿,王搏则是带领护教骑士团三千人马以及西域都护两千人,王襄就只是带了两千精骑。
郑国虽然建立了,但是需要防范乌孙以及北匈奴进攻。所以出兵最少。 大军简单整合了一下,然后这才向大宛国进攻。大军卷甲而行,翻越葱岭。所谓的卷甲而行,就是将甲胄卷起来,用备用马匹驮着走。 这是用来节省体力的方法。 如果没有战马,那么这些战甲就会让其他的辅兵扛着,等到战斗的时候再穿上。 西域三王出兵,战马自然是足够的,可以说是一人三马,大军加起来有一万两千人。 除了这些正兵外,还有数千辅兵,这些辅兵乃是龟兹国人和车师国人。 大宛国的实力三人都很清楚,大宛国在葱岭以西,占据一处大型盆地,人口有百万左右,其中城邑也有数十,兵力全加起来能够抽调十万。 但是三人都没有将大宛国这十万大军当回事。此时的大乾有着自己的骄傲,蛮夷之辈有十万之众又能如何?看吾擒之! 大宛国坐落在盆地之中,盆地水源充足,水草丰茂,乃是难得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周围山势陡峭,只有疏勒这里一处缺口。 若是大宛王聪明,在这缺口处修筑类似长城的城墙,将这里挡住,大乾士兵想要攻克,非要死伤大量士兵不可。若是能够修成函谷关、虎牢关这种要塞,想要攻灭其国,非要十万大军才有可能。 只是大宛国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大军轻松就从疏勒一直往西翻越葱岭,通过这道山口。 真实历史上汉朝征大宛,从长安出发,此行万里之遥,这一路之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而且第一次进攻,西域诸国都拒绝给汉朝通过,逼得李广利只能一个一个打过去,最后因为粮食和水源,汉军到达大宛时候,已经无力进攻了。 第二次再次发兵,西域诸国被打了一顿也老实肯借道借粮了,这才将大宛击败。 大乾这次进攻大宛,王搏属性西域,先是攻克疏勒,作为前进基地,又从天赐城、龟兹城征调物资,节约了大量后勤。再加上一万多精锐,这才开始进攻大宛。 面对大宛这种人口百万的大国,王搏没有丝毫大意,非常谨慎,在来到大宛边境城邑之后,根本不予理会。 大宛国中有数十座城邑,若是一个一个进攻,他手下这上万大军全部拼死了都不一定能攻克大宛国。 所以他采用了极其大胆的作战方案,直接放弃进攻周围这些城池,直接率军进攻大宛王城。 王搏敢如此大胆,是因为他知道大宛国的情况,大宛国说是大宛王统治,但实际上大宛国是一个部落联盟。 各地的贵族都是一座座城邑的城主,只不过大宛王的实力最强。可以说大宛国就是一盘散沙。 王搏饶过这些贵族城邑,直接进攻王城,这其中只有忠于大宛王的贵族才会出兵相救,其他的贵族更大几率会作壁上观。这样一来就给了他机会。 王搏完全可以和王襄王甫一起,围点打援,以优势兵力歼灭敢于前来救援的贵族,然后再继续进攻大宛王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