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小妖精啊!_第221章 龙象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1章 龙象岛 (第1/3页)

    几个时辰,普陀寺后山的舍利塔外,已是高僧云集。

    人数从三千众,不知不觉变成了三万众,而且还有僧侣络绎不绝地赶来。

    听闻邪魔企图窃取观音佛果,群僧皆是义愤填膺,随即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地口诵佛经,凝汇众愿佛力为观音驱邪护法。

    轰轰轰——

    一时,滚滚众愿佛力从四面八方犹如群龙入海般,朝着舍利塔内汇入。

    在磅礴的众愿佛力的感召下,深陷佛怨降魔杵制造的梦魇中的妙善很快便寻回了本心。

    她耳边传响着群僧佛唱,脑海中回荡着先圣真佛的法理,一次次涅盘的经历回忆,在心头像是跑马灯般快速掠过。

    咯!

    而身处众愿佛力中的魇心则是如坐针毡,见妙善体表佛光再次强盛,他连忙默颂灭世真经,逼着佛怨降魔杵继续深入佛果,想要制造更痛苦的梦魇。

    可还没等他成功,整颗佛果便化作七彩流光汇入了妙善眉心。

    “这么快?”魇心悚然一惊。

    “不渡苍生万众苦难,何以成佛?”

    下一刻,便见妙善座下蒲团金光湛湛,竟然长成了一朵巨大的金莲佛台。

    坐于金莲之中的妙善通体宝光,原本清纯稚嫩的俏脸慢慢变成了平静慈悲相,眉心多了一点象征着圆满无碍的红印。

    紧跟着她身上便披上了一件佛光凝就的法衣,法衣上尽是佛法真意凝就的宝珠法螺,每一颗都蕴含着至高至臻的佛理。

    不仅如此,她身后还生出一对又一对的皓腕玉臂,每只手臂的掌心皆有一枚金光闪闪的法眼。

    此乃千手千眼的大法相,千手代表法力无量无边,护持众生,千眼代表智慧圆满无碍,遍察世界。

    法相已成,妙善身后顿然绽开七色佛光,其中蕴含着无穷无量的众生愿力。

    “观……观音!!”

    感受到妙善散发而出的无量佛威后,魇心犹如老鼠见猫,吓得浑身瘫软。

    “魇心。”

    观音缓缓睁开双眸,面带慈悲之色,盘坐于金莲之上,平静地凝视魇心。

    一瞬间,魇心只觉自身无限下坠缩,眼前的观音巨如高山,不可违逆,不可亵渎,不可欺骗。

    “观音,我不怕你,我不怕你!!!!”

    极致的恐惧变为狂怒,魇心怒啸一声,浑身爆发滚滚魔气,随即一把抓住佛怨降魔杵,朝着观音冲去。

    观音面色慈悲,伸手做无畏印。

    “无量广大!!”

    轰轰轰——

    大宏愿法则带着无穷无尽的宏威,瞬间便净化了魇心身上所有的魔气,佛怨降魔杵也跟着分崩离析,化作齑粉。

    呃啊……

    魇心发出痛苦的嘶吼,从慧远菩萨体内脱出,原形毕露,竟是一个形貌丑陋,干瘦如柴的和桑

    “法慧,回头是岸!!”

    观音垂眸慈悲地凝视着魇心。

    “回头是岸?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魇心抬起一张狰狞丑陋的面容,眼中满是怨毒。

    哪有什么岸?

    他生来便长了一张丑如恶鬼般的面容,不仅被世人厌恶,就连他的父母都想要将他抛弃。

    就是因为这张脸,没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就连他一直暗恋的姑娘都视他为豺狼虎豹。

    后来他听人佛门于万物一视同仁,而且佛经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着,色即是空。

    这让他大受振奋,开始到处拜寺修行,也确实在佛经中找到了自己的净土,而且成为了一方高僧。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为了有朝一日能进入佛门圣地大雷音寺修习更加高深的佛法,他开始更加刻苦的修行,更加虔诚的礼佛,后来这个梦想还真让他实现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大雷音寺不是什么圣地,反而比俗世更加恶臭。

    就因为他长了一张丑陋的面容,便被寺内的大和尚派去驻守后山沉渊。

    而和他一同入寺的其他和尚们,则被送往藏经阁学习更高深的佛法。

    他不服,找大和尚理论,可大和尚他形貌丑陋,有辱佛尊,更讥笑他双手空空,凭什么进藏经阁修行?

    受此大辱,他失魂落魄地回了后山沉渊,满心忿怨,可他并没有就此堕落,反而立誓要在这后山沉渊修出一个菩萨来,让所有瞧不起他的僧侣刮目相看。

    但他太瞧了人心恶毒,那大和尚怕他找上戒律罗汉告状,便心生歹计,派人将他推下了后山沉渊。

    那沉渊正是九幽地狱,里面封印着无数饥渴的魔族。

    他落入万丈九幽,被无数魔族围追堵截,撕咬啃食,为了活下去,他曾向佛祖祈愿,但佛并没有回应他。

    在黑暗和绝望中,他想到这一生坎坷苦难,想到自己心目中的圣地大雷音寺竟如此黑暗,他终于崩溃。

    活下去!

    不能死!!

    他要报复,报复整个世界!!

    立下誓愿,他开始吞吃魔族果腹,吸纳魔气修炼,变成了佛敌魇心!!

    所以,他啊,他不要什么回头是岸,他要屠尽这漫诸佛,要让这世人尝尝他所体会到的每一种苦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