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新能源汽车 (第2/2页)
/br> 初步的会谈结束之后,觉得能从这个项目捞到好处的几个人,立刻表现出了兴趣 首先兴趣最大的是范松旺。 毕竟他是生产汽车的,如果一起合力组建新能源汽车集团,他的公司就等于凭空多了一对可以获取资本青睐的翅膀。 其次,对这个项目更感兴趣的是陈美兰。 因为这样庞大的一个项目,越南政府必然会在土地上作出优惠。 不管是河内的土地,还是胡志明市的土地。 一旦到手之后,稍微改一下土地的用途,比如将工业用地转成住宅用地。 那其中的利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3个感兴趣的是陈金龙,因为一旦有一家成规模的汽车企业,成为他的长期客户。 他名下的钢铁公司将会获得稳定的订单。 至于阮芳草,参与这个项目,可以拉近她和陈青峰之间的关系。 她的航空公司需要低价的燃油,除此之外,这么多人都进来了,可以说在越南这边算是最豪华的阵容。 只要项目运作得到,光是财务投资也能赚到不少钱。
而陈青峰,自然不可能居中调停,光是凭着一张嘴就白白的获得利益。 他决定入局的资本是从国内拉一家有技术的汽车公司,将技术转移到越南来。 …… 这就是初步的协议。 而眼下能不能组成这个局,就要看陈青峰的动作了。 …… 于是,陈青峰就找到了还在这边考察项目的王星耀。 他想知道王星耀是不是也有兴趣一起加入进来? “搞电动车?你疯了,你知不知道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一年要烧掉多少钱?” “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了吧!感觉国内造汽车就跟当年造手机一样……” “话是这么说……” “老王,越南不是中国,这边的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很高,要语音系统,要各种炫酷的功能!而越南那边,只要车足够便宜,好开就可以了!” 王星耀这倒是没想到。 其实仔细想一想,国内的汽车如果出口到越南,那竞争力肯定不是越南本土的杂牌汽车能够相比的,但问题是别的国家真会傻到放开自己的市场,让们用低价来入侵这个未来潜力无穷的行业吗? 当然不会。 本土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把竞争的天平拉到一个平衡点。 而这,就是陈青峰跟这些越南商人合作的前提。 那4个越南大富豪,哪一个不是背后有着很深的背景? 如果不是陈青峰在马来西亚那边,在石化行业还有一定的地位。 恐怕也不会被这些越南人如此看重。 王星耀想了想,突然还真的想起了一件事儿。 “你还记得咱们在内地买的那两家村镇银行名下的坏账吗?” “坏账?” “有一家以前是生产老年助力车的汽车公司,后来也想着趁着新能源的浪潮,换一波国家的补贴,结果因为一口气想吃个胖子,搞得自己负债累累,你要是非说什么技术的话,反正那东西留在咱们手里也没有用,不如拿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