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路遇故人 (第2/2页)
青兕看了一眼一旁的夫人,说道:“再过几日就是中秋,芙蓉园会有灯会,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看?” 萧妙宸并没有中秋赏月看灯的习惯。 中秋节尽管起源很早,周朝就有记载,汉晋时期,已经有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以及赏月的活动,只是一直不被重视,很是小众。 直到唐朝贞观天子李世民亲自将八月十五中秋节定为大唐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然后经过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这才正式推广,以至于成为华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故而中秋赏灯赏月并未普及,萧妙宸远在江南自是未有感受过。 萧妙宸笑道:“听说中秋赏灯赏月在长安一带极盛,妾身也想见识一下。” “好,就如此定了。” 陈青兕将自己的额头顶在小家伙的额上,道:“阿耶带镜镜去看灯赏月,好不好!” 回答他的是一阵阵咯咯的声音。 很快到了八月十五这天,陈府上下都在为夜间的出游准备,陈青兕依旧骑着冠军,周奎驾着马车,萧妙宸与浅言、晴空在车里,还有四名护卫以及两名丫头跟在马车的左右。 随着陈青兕的地位上升,出行也有了小小的排场。 长安作为这个世界最大的都城,每当过节的时候,少不得人潮拥挤。 但比起后世,一个小小的地方拥挤入数十万的游人,这个时代还是好许多的。 周奎一边驾着马车,一边叮嘱在前面开路的两名护卫,告诫他们不可惊扰同行百姓,亦不可让百姓靠近。 陈青兕在一旁并不说话,但眼眸中对周奎这个负责宅邸内外安全的管事的表现很是满意。 关乎自己家人的安危,谨慎一些总是没错。 这刚汇入朱雀大街,陈青兕这一行人就被路人发现了。 “陈先生!” “陈先生!”
“陈先生!” …… 陈青兕在大唐青少年一代人中很有名望,诸多人或是喜欢他的诗,或是文章,或是他的为人,总之只要在大街上遇到他,都会有种行大运的感觉,也不叨扰,只是恭恭敬敬的行礼,叫一声:“陈先生!” 平素回来皇城的时候,这种情况便时常发生。 陈青兕也都客气回应。 但此时是过节,青少年是游玩的主力,他们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这一遇到陈青兕,争先上来问好。 陈青兕回礼都有些忙不过来,心中祈求着快些进芙蓉园。 芙蓉园是皇家禁苑,位于曲江池南岸,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把它赐给了爱子李泰,李泰去世后,李治将之赐给东宫。 平常时节芙蓉园是不对外开放的,但如中秋节这样的喜庆节日,芙蓉园会对长安城内一部分人开放,如王孙贵胄、官员、外宾等,有关系的文人雅士也能在上述人员的带领下一并入内。 只要进了芙蓉园,这种情况肯定好转。 陈青兕应付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士人。 驾车的周奎突然说道:“郎主,前面是王方翼王将军。” 周奎知道陈青兕对王方翼很是欣赏,驾车的时候瞧见他正在与一人在街上聊天,提醒了一句。 陈青兕顺着周奎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到王方翼正在与一人交谈。 王方翼原本是在地方折冲府当任校尉。 铁勒五部叛乱,王方翼跟着郑仁泰并没有混到什么功绩,但陈青兕在谋建三受降城的时候有意提拔对方,给他表了功。 王方翼也因此调回了长安,现在在左威卫府任职。 陈青兕没有任何犹豫,策马上前。 这人际关系就是越接触越亲。 两人平时各有工作任务,没有接触的机会。 这路上偶遇还当作没看见的擦肩而过,一次两次,关系就淡下去了。 可只要寒暄两句,哪怕说一些没有半点营养的废话,都能够将关系续上。 “仲翔!” 陈青兕叫了一声,下马上前。 王方翼听到有人叫自己,见是陈青兕,脸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 “陈侍郎!” 他快步上前,深深作揖道:“还未正式谢过侍郎,今日遇上,请受在下三拜。” 陈青兕惊讶道:“仲翔这是为何?” 原来王方翼此番调回京城,无意中挽救了他母亲的性命。 王方翼为人至孝,在外地任职唯一担心的唯有自己年迈的母亲。而王母深知自己儿子孝顺,不敢将自己生命的事情相告,怕耽误他的前程。 历史上王母就是因此病故的,王方翼回长安服丧。服丧期满后,方才得到机会随裴行俭讨伐李遮匐,从而走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 陈青兕送了王方翼一份功劳,令得他调回长安,从而发现了母亲卧病在床。 王方翼日夜侍奉左右。 这有儿子在身旁悉心照顾,王母的病意外康复了。 王方翼并不知自己如果自己不回来,母亲就会因此病故,却也感激陈青兕给了他此次照顾母亲的机会。 陈青兕听极缘由,顿时好感大生。 孝顺的人是最讨人亲近的。 “那是仲翔孝义,伯母吉人天相。” 他看了一眼,不远处与王方翼年纪相仿的男子,说道:“你们可是准备赏灯赏月,不妨一并同行?” 王方翼挥手叫来那男子,介绍道:“侍郎,这位是在下至交,姓赵,双名持满,乃长安县县尉。” 赵持满孔武有力,穿着一身紧身劲服给人一种很是干练的感觉。 赵持满作揖行礼。 陈青兕笑脸相迎,王方翼的好友,自然也是他的好友。 王方翼带着几分歉意的说道:“在下本打算邀请兄长一起赏月饮酒,只是他有紧急公务在身,不便出游。在下正好闲来无事,给他充当下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