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4章:天庭鬼蜮,大周不周 (第1/2页)
我能进入众生前世正文卷第484章:天庭鬼蜮,大周不周就这样,观世音在圣京城外的土地庙住了下来。 虽不情不愿,却不敢忤逆那位伟大而神秘的老人,每日跟着他穿着常服走街串巷,撩起裤腕下地种田,做的尽是那一些人世间最平常的活。 这一幕若是让三界仙神们看到,估计眼珠子都能瞪出来。 那佛门派在观世音身边的行者,仅仅坚持了三日,便再也不愿去做那些脏活累活。老人也不强求,只笑呵呵的说了一句‘缘分未到’,彷佛有些惋惜。 而观世音却不敢反抗,只得跟在他身后任劳任怨。短短几日过后,她身上再无世外真人的清雅超然,彷如一个乡间农妇渐渐融入了这个平凡而真实的底层社会。 她彷佛忘了自己还有法力,忘了长生久视的生命,平淡空寂的内心竟泛起久违的充实、喜悦。彷佛得道之初,每一次修为进步后那让人满足的幸福感。 ‘平凡’‘平等’‘公平’ 观世音菩萨望着尘世中的一幕幕,看着那一张张平凡的笑脸,神色若有所思。 “夫子,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平等之道吗?” 她好奇地在老人身后追问。 “不。” 老人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的镰刀,笑道:“他曾告诉我,这是民心之道。” “为何?” 观世音不解。 “上层之人,谓之民生。中层之人,谓之民政。下层之人,谓之平等。唯有超出这一视界之人,方可看透民心。”老人道。 “我不懂。”观世音老老实实摇头。 “我也不懂。”老人豁达的笑道。 “这世上还有您不懂之事?”观世音有些不信。 “所以,我来学了。” 老人重新弯下腰,一镰刀一镰刀割着田里的稻谷,“或许他看透了未来的变化,知晓什么样的秩序才是真正适合万千大众的。所以才提出了这民心之道。” “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也看到了,身体力行证实了这一道理的存在。‘它’不是由某个人提出了上论,而是存在于世间每个角落,存在于大众心中。” “这个道理,或许比天条,比大唐律法,比佛门道理都要适合这个世界,是真正能够超脱三界达到心之彼岸的天地至理。” “一个存在于天地间最平凡的道理。” 老人絮絮叨叨的说着。 观世音跟在他身后,默默割着稻谷,清丽无暇的脸庞被淤泥抹了一痕一痕,却浑不在意,彷佛沉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 “超越一切的道理?” “能够达到真正的彼岸?” “大道殊途同归,天帝有他的道,我也有我的道,杨罡亦有属于他的道。条条大道看似都能通达彼岸,可是……究竟谁又能走到最后呢?” 她仰起头,迎着初生的照样。 脸上忽然露出一抹轻松的笑容。 这一刻。 清净高雅的观世音菩萨,彻底化去了仙人佛陀的气息,彻彻底底如一个凡间的女子,身上忽然有了女人的味道。 她是仙,是佛,也是人。 但首先,她要从一个凡间的人做起,才能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仙佛。 才有资格去看一看那彼岸的尽头。 恍惚之中。 一条虚幻的长河在眼前一闪而过。 她在那长河的尽头,彷佛看到了一片与尘世紧密融合的海洋…… —— 极北荒域。 李进彷如大海浪潮之中的一朵浪花,在数百万兵将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