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0、分店考察 (第1/2页)
“安全带系好了吗?” “系好了~” “出发。” “嗯!” 陆沉把手机放在杯架上,完全没有因为顾初然刚刚说的话影响心情。 由于他的表情非常平静,沈晚宁看上去也没有对这件事情太过上心。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用了40多分钟到达第一家分店。 这家店的面积不算太大,周边的地段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么繁华。 不过在来的路上他们就已经发现,这附近有很多的居民区,所以它的定位应该也更倾向于小而美的社区型咖啡馆。 “陆总,晚宁小姐。” 由于谭睿先前已经跟这边的负责人打好了招呼,所以也有专人特意赶来迎接。 陆沉和沈晚宁点头致意,然后跟着负责人来到员工休息区。 “咱们这家店的面积比较小,所以也没有专门的洽谈室,只能委屈两位在这里挤一挤了。” 这位店长的年纪明显要比谭睿更大一点,听口音应该是本地人,性情看上去也比较温厚。 三个人就在不到5平米的休息区坐下,几名店员正在外面忙得抽不开身。 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上午,整个店内仍旧座无虚席。 “杨店长太客气了,我们今天是来学习的,不是为了找个地方休息。” 陆沉表现得非常有礼貌。 这家店的店长姓杨,而另外一家的店长姓郑,他们在栖木咖啡店的资历虽然不能跟谭睿比,但一个先前是某国际知名连锁品牌的店长,另一个则是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精英。 “陆总和晚宁小姐不介意就好。” 杨店长也十分温和地对他们笑了笑。 他第一次听闻新店的股东只有二十岁时,还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毕竟在他的老东家,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必须从管培生做起,而所谓的管培生在最初其实就和最普通的服务员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陆沉不一样,他甚至连大学都还没毕业,也完全没有系统性地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更别说参与门店的日常运营。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跻身栖木咖啡店最高层的领导者,甚至只去了一次滇南,就和咖啡豆种植者以及当地的有关部门达成了合作。 所以虽然他比陆沉大了十岁不止,但他对眼前这位少年不仅有着好奇,更有着一种超越了年龄差距的敬意。 “那就麻烦杨经理给我们讲一讲门店的运营情况。” “好的。” 男人一口答应,随后便娓娓道来: “如你们所见,这家店的定位其实是一家小而美的社区型咖啡馆,隔壁就是居民楼,周边也环绕着多个居民区。 正因如此,我们面向的客群也不是像总店那样更加追求精致生活的群体,这些消费者也不会具有非常强的社交分享或者是打卡拍照属性。 我们希望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同时为周边居民带来浓郁的市井气息,两位也可以看到,目前店里的顾客并不是全都由年轻人组成,一些本地的叔叔阿姨甚至能够占到很大的比重。” 他说着,就把休息室的门帘掀起,指引着陆沉和沈晚宁跟他一起往外看。 窗边正对面的那桌,恰好就是他说到的那类本地消费群体,此刻正一脸恬淡地用方言在聊着天,很明显是已经退休,有钱又有闲。 “申城居民对咖啡的接受度放眼全国来说也是第一梯队的。” 陆沉面带微笑地地看着杨店长说。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跟大学城的两家店铺达成合作之后,他会第一个选中沈晚宁朋友圈的栖木咖啡馆。 做生意不是小打小闹,审时度势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提前研判当地市场。 “是的陆总,申城可以说是国内咖啡文化的沃土,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就对咖啡的接受度而言,显然都比其他城市更有优势。” “那一桌应该都是熟客?不知道方不方便让我去跟他们聊聊天。” “您稍等,我去问一问。” 杨店长说着,就上前跟那一桌顾客打了个招呼,几句方言过后,他很快便向陆沉走了过来。 “陆总,可以了。” “好的。” 陆沉用眼神示意小傲娇在休息室等他,随后便起身走了过去。 “小伙子哪里人啊。” “苏东人。” “苏东哪里?” “江城市。” “哦哟,那还是蛮近的嘛。” 一听到“江城市”,他们立马便反应了过来。 众所周知,苏东省又被誉为散装小苏联,所以一般人上来根本就不会说省,甚至都不会说市,可以直接精确到区。 江城的前身其实是一座县级市,不过它在国内的名头很大,对于老一辈的申城人来说可以算是人尽皆知。 “侬方言讲得来伐?” 陆沉点了点头。 申城和江城相距只有100多公里,方言的发音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归根结底也是大同小异。 “各个小虎子卖相老好额!” 有了方言作为纽带,他很快便拉近了和这一桌顾客的关系。 看似是寻常聊天,其实陆沉一直在从他们的话语里获取信息,用以推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