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第3/4页)
负大才,又偏好法家学说,为何不愿意留在秦庭,一展胸中抱负?” 张良暗道:抱负?一展刺秦的抱负?他不动声色,道:“大秦已经有丞相了,良岂敢与丞相争锋?” 李斯明白他是在暗讽民间留传的自己曾经为了扫清未来在朝野的障碍,设计毒死韩非的事儿,李斯一生为了大秦也为了自己的抱负,用尽手段,决算不上什么君子,但是对同门情谊十分看重,确实从来没有对韩非下过手,一开始不过是外面偶尔的一两句猜测,但是嬴政为了让所有人都相信韩非死了,又故意在民间加了一把火,为了大秦,李斯只好背了这黑锅,成为为了仕途杀了同门师弟的妒贤嫉能的小人,如今连这个小师弟都这么看自己,李斯不禁压不住心里的委屈,怒道:“我从未害过二师弟!那都是为了堵住天下人嘴的说辞!” 张良被李斯这突如其来的怒意微微吓了一跳,按说李斯应该不会为了这种事情生气,但是看他神情也不像假的,韩非从未向他提及自己的私事,这真真假假,张良确实不太清楚。张良淡淡的道:“所以丞相,是来替皇帝陛下劝良入朝的?” 芷兰香的氤氲下,李斯忽然有点看不清张良的表情,他想了又想道:“天下苦战久已,秦要一统,就必须流血,以战止战,虽战可也。韩国已灭,你何必再执着?” 张良看着李斯真诚的眼神,突然想相信一次这个传闻中的嫉贤妒能的师兄,他语中带了点怒气:“新郑城中,张家一百三十七口人中,无一人是丞相亲眷;韩国一百七十三年,历代韩人心血,一夕之间尽成灰烬。丞相未曾见过族人流血,没有经历过眼看着历代为之奋斗的母国城破将亡的绝望,当然可以置身事外、淡然处之!” 李斯看着张良眼中难得出现波动,再联想到博浪沙的地理位置,他大致确定博浪沙一事,张良即便不是主谋,也必定参与过。看来张良确实是不会为大秦做事了。李斯暗叹一口气,决定再努力最后一把,道:“当初先生说,儒家的德治全靠众人自觉,如今天下方定,人心不齐,故而若仅靠德治,犯上作乱、以武犯禁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绝,故而即便我们师兄弟三人跟从法家,他从未阻止。但是他也说,法家思想太冷酷,大秦律法多之如秋荼密网,严苛至摇手触禁。他期望能有一人,能中和二者,重新制定一套更适用于当今之世的法典,如今我与韩非已经老了,你当真要弃天下黎民于不顾,就此避世绝俗、躬耕一生,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北郭先生?”(文中很多成语并不是出自先秦时代,比如说这个“北郭先生”就出自《后汉书》,但作者实在是学识有限,只能这样囫囵过去了)。 张良都快要忍不住大笑了,他忍住嘲讽,道:“如今皇帝陛下为了一统天下思想,为法家开道,摒弃诸子百家,丞相现在说要重新制定一套法律,丞相是当真敢说啊!” “如今虽然不可,但是至多再过十年,陛下肃清海内,陛下长子扶苏继位或执政,他温和谦卑、淑人君子,又偏好儒家,决不会让天下黔首道路以目,受困于隆刑峻法,彼时便是子房大用之时!”李斯诚恳的道。 张良皱了皱眉,他看着这个被人称之为毒蛇的李斯,李斯也定定的看着他,眼中难得一片清明诚恳,或许,无论李斯在政治上手段多卑劣,但他至少是真的爱大秦,爱这个他为之奋斗、付出了半生心血的帝国!张良闭上眼睛,李斯的眼神让他有点莫名的心痛,李斯爱大秦,难道他的父亲、祖父就不爱韩国吗?可是眼前这个人,却要他不顾家族世代效忠的韩国,不顾那些曾经流出的鲜血,去为这个帝国效命,或者说,去为天下百姓重新制定一套能让人休养生息、安静平和的法令! 然而,天下百姓,不也包括韩国遗民吗? 张良睁开眼睛看向外面的山野,寒风一阵阵的刮,远处一片寂静,茫茫天地尽是一片素白,他突然明白,为什么怀瑜总是喜欢看山野的雪,这时的天地洁白干净得仿佛从未有过争执、战争,宁静素雅一如天地初开,让人心神安宁。 车中只剩车轮碾压在地上行走的声音,良久,李斯才终于听张良说:“想必陛下不是想让良入朝为官吧?”
李斯心中微微一惊,不过他本来也没想瞒着张良,便道:“陛下需要子房去诸子百家、去六国当中,为法家、为大秦肃清障碍。” “那丞相为何来劝我入朝为官?”张良突然笑盈盈的看着李斯。 李斯看他眼神柔和,知这一则张良已经有所松动,二则确实是真心问自己,便道:“齐鲁中都传闻子房擅辩,有纵横之能,不过我看过你曾经写过的策论,见解独到、深刻、所涉广泛,对诸子百家学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融会贯通,我尚且不能及。如果只是让你为大秦卧底,做那不堪之事,大材小用了。若你答应入秦,不过一日,我便能让陛下知道子房之能,届时陛下自然不会再让子房行此霄小之事。” 张良心中一动,想了一会儿,他起身向李斯行了一礼,认真的道:“师兄知遇之恩良没齿难忘,只是如师兄所言,始皇帝陛下在一日,良的才能一日难以发挥,不如戢鳞潜翼,你我十年为约,十年之后,若大秦仍在,有贤德公子在朝,我便出仕助秦!” 李斯闻言大喜,起身还礼道:“好!希望十年之后你我能同朝为官!” 世事无常,彼时二人没想到,七年后扶苏身死,大秦烽烟四起,又过三年,项羽巨鹿之战打破秦军,随着刘邦入咸阳,这个辉煌了不过十五年的大秦帝国,正式灭亡,嬴政的万世之梦,只传了两世。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又过了顷刻,马车终于行至韩非住的地方,韩非之前派人通知过怀瑜消息,故而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