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感兴趣 (第2/3页)
影响也不会很大。 最最最重要的是,三大国际电影节都是非盈利组织发起的,只设置了奖项,不设置奖金。 自认为脱离了高级趣味的杨总对这种荣誉毫不在意。 所以,杨若谦对得奖这种事情基本就一个态度――大概率评不上,评上了也没多大意义。 成菲又发来消息:“这只是我们的第一部电影,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不简单了。杨总不用灰心,我们一部电影进步一点,拿个奖还不是手到擒来?” “比起这个,国内的奖项我也争取到了一些,不过杨总应该没多大兴趣。” 杨若谦开了句玩笑:“这种工业流水线批发奖项,看人下菜碟的成总也看得上?” 杨若谦也并非完全在开玩笑。 诸如薇薄之夜这种节目,都会给各种艺人各种偶像各种演员像模像样的发个奖。 什么影响力歌手、年度突破演员、年度进取艺人、新锐艺人、年度女神、社交软件大王等等等等之类一大堆看着就没啥含金量的奖。 看着是发奖,其实是大型分蛋糕现场,场面堪比奖杯批发菜市场,十分滑稽。 内娱的奖项向来都是十分水的,这是共识。 杨若谦并不想融入这个圈子,也没必要去融入。 成菲明白杨若谦的意思,于是很认真的解释道:“我知道杨总看不上这些奖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我们现在还不够强大嘛,总是要借借势的。” 杨若谦也不是什么自命清高的人,对这种奖项不感兴趣不代表就一定非要彻底划清界限甚至闹个你死我活。 反正只要不给岿光集团造成重大盈利,杨若谦基本持一个无所谓的态度。 杨若谦打了一行字:“行,这种事情成总自己安排就可以了,我这边没多大问题。” “好,杨总忙吧,我这边有消息再通知你。” 杨若谦看了眼微信左上角突然弹出来的几条未读消息,客套一句之后,手指一戳,退出了聊天框。 被新消息顶到最上方的名字是邵一奇。 当然杨总给这位大学同学的备注是“义子”。 置顶消息上,邵一奇发来的信息简单明了:“大老板,避难所公司那边基本同意了收购,不过有几个细节方面的条件,我拿不定主意,要不你亲自去谈谈?” 作为一家那么大集团的老板,其实大部分业务都不太需要亲自出马,手下的人就能自己决定。 但是毕竟涉及到预计5亿的超级大制作,如此重大的决策,没有任何一个员工能担负起责任。 最后的拍板,必须杨若谦本人亲自到场。 而且目前阶段,杨若谦绝大部分注意力确实在新电影和新收购的电影制作公司上面。 杨若谦想来想去,觉得一个如此巨大,有大量盈利风险的项目确实让人不大放心,于是决定亲自走一趟,到避难所公司去看看他们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 …… “老板,这边这边!” 避难所公司的门口,邵一奇给杨若谦挥了挥手,顺带介绍了一下避难所公司的几位负责人。 名字叫蔡猛,早期是大制片公司的员工,后来从公司辞职,自己通过业内的关系找了些专业人士,自己组了家制片公司。 杨若谦时刻谨记自己这一回来要用盈利模式思维思考问题,于是走上前去,和蔡猛握了握手:“蔡总你好。” “杨总您好,客气了,里面请!” 具体事务邵一奇都已经基本商量妥了,就剩下一些细节问题,蔡猛要和杨若谦亲自说说。 “杨总,您愿意投资避难所公司,我个人是非常欢迎的……您也知道,我们业务有些单一,虽然从长线来看,我们自信一定能够盈利,但是短期风险带来的失败很可能会把我们击垮。” “我们可以跟您签对赌协议,如果三年内我们无法完成盈利目标,公司随您处置。” “但如果完成了,我们有一个小小的不情之请,可以吗?” 盈利思维的杨若谦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有什么要求现在就可以提,如果合理,未必需要对赌协议。” 见对方是这样的态度,蔡猛稍稍放了下些心,说道:“就是,我希望您在成为公司最大股东之后,不要过多干涉电影制作的相关决策,我知道我们公司是有些奇怪,但是请您相信我,一定是可以盈利的。” 以盈利的角度来看,杨若谦一开始的构想并不是收购避难所公司全部的股份,而是只收购67%,掌握绝对控制权,但保留其他股东董事会的地位。 只有这样,股东依旧兼任管理层,才能以公司长远盈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要是全额收购,那曾经的股东就成为了纯粹的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冲突了。 蔡猛那边希望的是,岿光集团收购份额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只掌握相对控制权,给原有的股东留下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如果三年之内没有完成盈利目标,那是杀是剐,就任由杨若谦决定。 五亿投资如果全亏进去了,控股不能超过三分之二的岿光集团会承担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