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节 ***逝世 (第2/2页)
价。美国总统福特在9日的唁电中称赞毛主席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认为“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以他特有的风格说:“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音乐歌手身上有一种‘颤流’,我承认我自己对此浑然不觉。但是毛主席却发出了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对毛主席也赞赏有加,他称“毛主席主席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之一,是给中国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来的道路的人。” 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认为,“新兴的中国就是他永久的纪念碑”。 世界各地对毛主席的赞扬和哀悼如潮水般涌来。有记者这样写道:“9月9日下午4时这一悲痛时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转动。”在他逝世后的10天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上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外相福田纠夫则用带有崇拜的口吻评价说:“无论对他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评价毛主席主席时还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认为“历史学家将会对毛主席的事业和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影响做出估价。”英国首相卡拉汉、法国总统德斯坦等各国政要都发来唁电对毛主席大加赞赏。 在中美洲的牙买加,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黑人农民从百里以外的农村赶到中国驻牙买加大使馆,他送上了一束新鲜野花默默悼念毛主席。还有很多前往吊唁的人一边痛哭,一边唱着国际歌,悲痛欲绝。 在法国、联邦德国、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及刚果等国,各界人士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游行。9月11日,法国各界人士1万多人开始游行,游行队伍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举行了追悼毛主席主席的仪式。 刚果政府不但组织了游行,而且还决定今后每年将在毛主席逝世周年纪念日举行正式纪念活动。在巴基斯坦历史文化名城拉合尔,八百名工人组织了哀悼游行。由于找不到巨幅的毛主席画像,巴基斯坦著名画家马哈茂德·巴特便连续工作六个小时绘制了一幅,并放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前来吊唁的人也络绎不绝。在日本,毛主席逝世后两天内就有1700多位各界人士到中国大使馆吊唁。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毛主席的逝世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朝鲜后,朝鲜党政领导机关决定9月10日到18日为全国哀悼期,并规定18日全国停止一切娱乐体育活动。 我每天都守在收音机旁收听党中央的声音。 18日下午4时,首都beijing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主席追悼大会,收音机向全国转播了实况录音。全国县以上地区同时举行追悼大会,我们街道也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上,人们都带着黑纱,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向毛主席的遗像默哀三分钟。一些老太太们泣不成声。 在全中国人民举行毛主席追悼会的同时,朝鲜举国上下也就地肃立三分钟致哀。哀悼期间,朝鲜各党政机关的干部、群众团体的代表、工人、农民、人民军官兵、青年学生共一万多人到中国大使馆吊唁,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共收到朝鲜各界发来的唁电、唁函5200余封。 这段时间,人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邻里之间很少听到有人说笑。邻居家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他奶奶给他戴上黑纱时,奶奶问他,知道为什么戴黑纱吗?他用稚气的声音回答:“知道,是毛爷爷死了。” 去东北的火车已经通了,追悼会过后不久,我便返回厂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