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节 徐清莲 (第1/2页)
第一次理直气壮地走入办公楼。我找到生产科,告诉他们我要找徐清莲。有人告诉我在旁边的一个房间。在旁边那个房间里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长得很慈善的女人在办公。 见到我的到来,她十分高兴,没有等我自我介绍,她马上就说出了我的名字。这无形中就拉近了我们之间到距离,完全没有那种陌生人相见带来的拘束。 她指着她对面的办公桌让我坐下。没有任何客套,开门见山的说:“我叫徐清莲,这你们仪书记告诉你了吧?你们仪书记说你字写的挺好,不知你算盘打得怎么样,我给你一个表儿,你填一下。一方面看看你的算盘打得怎么样,一方面看看你数字写得怎么样。你看这样行吗?” 说着,她拿出一张大大的表格,放在我的面前。我看了看那张表,上边已经填写了一部分。我仔细看看表上的字体,非常有信心的说:“好吧,您说,怎么填?” 她递给我几张小一些的、填满了数字的表格,说:“你先好好看看这些表儿,把这些小表上的数字汇总以后填到那张大表上。别着急,你先看明白了再弄。” 我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这些表格。这些表格,虽然大小不一样,但对应的项目上的名称是一样的。那些小表格是各个车间统计来的数字,要在这里汇总成一个总的数字。 看明白了以后,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徐清莲,她听后连声赞许:“对!对!对!你说的真是太对了。就是这样,你试着填一下吧。” 我开始低下头,面对着这一堆表格,拿起从没有在正式场合使用过的算盘,凭着当年在学校时学过的珠算的基础,我开始一本正经的干了起来。这个工作对算盘的要求几乎都是加法,我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小表格上对应的数字加起来,填写在大表格上对应的格子里。 我慢慢的用算盘计算着,力求计算准确;我坚决不用笔算,刻意在徐清莲面前展示我的珠算“功底”。徐清莲在做她自己的工作,她的面前摆着一台说不上是什么东西的‘仪器’,仪器上有一个摇把,徐清莲时不时地摇几下那个摇把。然后在一张表格上填写着一些数字。看起来,当一个统计员每天就是要围绕着这十个数字,就是做这些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做统计员,当我把那张大表填写完毕交到徐清莲手上时,徐清莲仔细地一点一点的校对,还不时地用手边的那台“仪器‘进行校对。然后,满脸堆笑的对我说:“行!准确率还挺高的,一点儿错也没有。字写的也很好。回头我跟你们书记说一声,你就在这干吧。” 听徐清莲这样说,我心里也很高兴,但我嘴上却没有表现出过于兴奋。我谦虚的说:“哪里哪里,我以前没做过,以后还要您多多帮助。我要是做错了,您可千万别客气,一定要告诉我。” 徐清莲笑着说:“行!没问题。你就大胆的干吧。哪儿不会就问我。” 我笑着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我手指着她桌上的那台’仪器‘问她:“这是什么仪器?” “这是计算机呀!手摇计算机。”徐清莲说。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就问她:“对了,以后我该怎么称呼您呢?叫您徐科长?还是……” “咱这是生产科。咱厂没有统计科,所以生产统计这项就放在生产科了。我的职务呢,要是在独立的统计科就是科长。可在这生产科呢,就只能是个副科长了。你愿意咋叫就咋叫吧,直接叫我徐清莲也行。” “直接叫您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吧?您看您应该比我大好多……” “那你就叫我徐姐吧。好了,不要争了,就这么定了!”徐姐的口吻让人无法反驳,我只好默认了这个事实。 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各个车间的统计员陆陆续续的送来报表,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报表汇总起来。我认真的核对计算出的每一个数字,生怕有一点错误。每做好一份报表,我都要叫给徐姐,让她再核对一遍。 也许是我对工作过于认真仔细,也许这里也有一些幸运的成分,我第一天的工作居然没有出现一点点错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徐清莲满意的笑着夸奖我说:“真想不到你第一天的工作居然这样出色,比原先坐在这个位置的那个小赵——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