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老二老三初见高炉 (第2/2页)
如果影响了朱棣,导致朱棣造反失败,自己也得跟着掉脑袋,谁都有可能逃过一劫,只有自己必死无疑,谁让自己是嫡长子呢。 嫡长子带来的好处巨大,但与府里也是一体存亡。 “好吧,你们收拾收拾。”朱高炽得出了结论,只能改口,说完又不放心,继续交代:“你们跟着咱出门,但是咱可把话说在前头,在外面要听咱的话,谁敢当着外人的面违逆咱,那下次就不要指望咱在带你们出门。” 两兄弟听到大哥同意带他们出门,高兴的蹦了起来,自然大哥说什么,他们一口答应。 感受到弟弟们的欢喜,朱高炽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至少在这一刻。 三兄弟之间的开心是真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里还有这么简单就能让人高兴的事情呢,一个利字就让人变得残酷。 希望老二老三永远记住今天的开心,不要因为利益而昏头吧,朱高炽内心感叹一声。 三兄弟骑上马,连九岁的朱高燧马术竟然也不错,不过朱高燧骑的还是小马。 加上几人的随从,一行共有八九人,还是朱高炽控制后的结果,不然人数得扩大两三倍。
刚到东北台村,和寻常地方不同的景象,不但老二老三被吸引,就是两人的随从也看的惊呼。 山一般高的铁渣,还有铁桥,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河边水力带的自己转动的大水车。 宋朝以前就有了水车,发明水车的时间,比西方的历史要早多了,当下的西方,还处于愚昧的中世纪尾声。 以工匠家为单位,在空地上一座接一座的高炉,这里露天的高炉低矮简陋,是用来冶普通的铁,供应百姓们使用。 这些属于家庭手工业作坊,不是每个工匠都没有活计,不少人并不愿意去为别人做工,哪怕是贵人。 因为这是他们的祖产,不能砸在自己的手里,会传给子孙后代的。 土胚搭建的高炉,也就比人高些,旁边撘了个棚子,棚子下方的地上挖了一方凹槽,高炉炼化的铁汁会流入到这里,为了避免下雨,才特意搭建了棚子。 在土胚高炉的周边,有一座堆积起来的铁矿山,还有几堆较小的料山。 这些加入冶铁过程中的杂料,是工匠们的不传之秘,特别是其中的火候,以及用料的比例等等,那是打死也不会说的。 其中的门道,谁吃的透彻,谁的技术就更厉害。 例如万三,他最懂其中的道理,所以在东北台村,谁也不敢在万三面前硬气。 土胚风炉的左下角,有的是右下角,专门留出一个洞,里面安置风炉。 风炉熔接一根铁杆伸出到外面,然后固定在竖起的石磨上凸起的一块,形成了一个轴承。 石磨下面有托盘,让石磨悬空,石磨的另外一边有一条铁杆。 在河边两人高的水车,也伸出一個杆子,杆子与石磨的杆子斜着用铁环连到一起。 在河流的水力下,水车不停的运转,又带动了竖起的石磨转动,为鼓风机带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鼓风机则把空气大量的送入了高炉中,大大提高了高炉中的热度。这是大明初期的冶铁技术,但也刚刚恢复到宋朝七八成的技术水平。 但就是这种技术,传入到西方后,乃至十九二十世纪书籍大发展,出世的大量西方书籍,不少都有相关记载,可见西方各国对此物的重视程度。 双向风箱不只是一个风箱而已。 它代表了一种完整的冶铁工艺技术,领先西方上千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