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_第168章 准备收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 准备收网 (第2/2页)

  就连如厕都要先借甲,再带上盾牌才能去……

    但进山的蜀军欢乐袭扰的同时,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食物。

    由于登岸路线,以及这种袭扰作战的模式,他们没办法携带大量粮草过来。

    每个人只随身装了可供七日最低限度吃用的干粮。

    因此除了轮流偷袭曹军之外,其他人则要花不少时间解决食物问题。

    好在随着战争进行,天气渐渐转暖,这些惯于山中生活的蜀军自有野味、山珍,甚至蛇鼠可作食物补充,大大延长了他们的可战时间。

    尽管依旧不可能与曹军长期纠缠,但似乎曹军先一步要动了。

    侦察到曹军动向的山中汉军,通过部落民常用的树叶口哨、模仿鸟鸣等手段,重新联络汇合。

    打出了自信的三人再次聚在一起,商议着打算给正要撤离的曹军,再送上一点来自巴蜀地区的小小山民震撼……

    只是他们没想到,这震撼或许比他们预想的更大一点点。

    关兴在影卫的协助下稳定了房陵形势后,留下五百原刘封麾下汉军与一千青壮守城,已亲率其余的一千五百人与两千青壮,合计三千五百人马西进。

    而刘禅在收到了西城的消息后,又汇合了沿水路顺流直下,火速赶来支援的王平军和马超部,亲领大军渡江发起了追击。

    一张大网正在向上庸与房陵之间的山中收紧。

    艰难领军跋涉的徐晃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多么令人绝望的局面……

    ……

    成都。

    老刘正在一心搞建设,同时留意着南中局势,只等那些不臣之辈起事,便可顺理成章的出兵平定南方,为下一步的北伐做好准备。

    目前荆益两地的经济状况在战后恢复的尚好,益州以犍为郡张家为首的几家家族全力配合,放出手中物资平抑物价,同时换取了大量直百钱。

    又利用到手的直百钱支付赵氏商会的葡萄酒代工费,一起参与葡萄酒外销生意分一杯羹,虽然最好的陈酿葡萄酒扔掌握在赵氏商会手中,但走上层路线、价格虚高的葡萄酒仍然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利益。

    其他益州本地家族也或主动,或因眼红利益被动参与了葡萄酒生意做大做强的过程,如今益州北部大小酿酒作坊林立,产量也日益提高。

    当然若论外销的头牌商品,自然仍是蜀锦,蜀锦 葡萄酒,现在几乎成了巴蜀特产的代名词,在老刘集团的收入组成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诸葛亮的曲辕犁研制工作十分顺利,关键性的信息都从刘禅那得到了,剩下的一些技术难题在卧龙面前,不过是实践、思考、改良的“简单”过程罢了。

    经过几次改良制作出第一批成品后,便首先在成都周边进行推广试用,官方重视、大族配合的情况下,推广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农桑、水利、经济民生等方面都在稳步推进,战后减轻赋税、与民生息,在法正、刘巴等尚书台高官,以及军师诸葛亮的努力下,益州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训时间所遇百姓瘦弱而面有菜色之人越来越少。

    但老刘万万没想到,正在这个一切顺利的当口,仍然会有让自己如此闹心的事情发生……

    他先后收到了两封书信。

    一封是儿子发来的,信中说申耽勾结曹cao,意欲献上三郡降曹,他正要去三郡协助兄长平叛。

    没过多少日子又收到了申耽来信,信中说刘封对战后封赏不满,强占上庸自重,迫害当地家族,形同造反,他与孟达正要起兵平叛。

    老刘顿时觉得脑袋都大了。

    信的真实性自不必说,他自然相信自己儿子。

    而且申家兄弟是个什么货色,他心里自然清楚的紧。

    他觉得头大是因为,怎么自己儿子去哪都能搞出事来呢?走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说只是去练兵,绝不会挑起事端,结果到了汉中三郡就乱了。

    虽然看样子并不是他的问题,但老刘一想到自己恐怕又要“被迫寝食难安”一阵子了,就没法淡定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