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循序渐进,封住大明的漏洞 (第2/2页)
们注意一下这件事情。” “另外……” 朱瞻垶说着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刘明正。 “为了证明你们的清白,出几个嫡系子弟你们不介意吧?” “但凭殿下吩咐!”刘明正咬着牙说出了这句话。 朱瞻垶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很清楚,想要让朱瞻垶相信他们是清白的那就得有足够的证据,而不是他的一面之词。 什么是足够的证据呢?想来锦衣卫的审问也算是一种。 这就是为什么朱瞻垶要的是刘家的嫡系子弟,因为旁系子弟接触的事情太少了,很可能就算是审问也不会审出什么来。 但同样的,以锦衣卫的手段,这被推出来的刘家嫡系子弟也算是废了。 死不了,但也好不了。 “很好。”朱瞻垶不由得对刘明正刮目相看。 有眼力,有决断力,也有魄力,这已经算是很可以了,朱瞻垶相信,如果给他时间给他资源,这刘家势必会成为商贾之中顶尖的存在。 朱瞻垶摆了摆手,让刘正离开了,继而盯着面前的刘明正。 “锦衣卫会跟着你一起回去,如果最后得到的结果跟你说的别无二致,那么你们刘家就算是逃过一劫了。” “不过正所谓犯错了就得惩罚,到时候你们刘家要负担起奴儿干都司与顺天之间的运输工作,并且朝廷并不会给与你们相应的盐引作为报酬。” “也就是说,这是你们的恕罪方法,并不是给你们赚取盐引的。” “除此之外,建州三卫那边你们也得时刻注意,成为朝廷的一枚钉子,如有任何异动第一时间上报朝廷,若是晚了,那就是办事不利之罪。”
“当然了,我这个人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如果你们做得好,自然也是会有奖赏的。” “以后但凡是关系到商业方面的事情,朝廷都可以优先让你们来,虽然不会有任何金钱上的好处,但这对于你们来说也应该足够了。” “谢殿下。”刘明正跪在地上的身体隐隐有些颤抖,但这并不是害怕,而是激动。 商人在大明朝的地位可以说是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他们就连在接触官员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只能是找那些家境不好或者贪心不足的官员接触,更别说是朝廷了。 现在,他们俨然有成为官商的前景,这怎么能让刘明正不激动? 基本上,只要他们刘家以后不犯错,靠着朝廷的余荫也可以飞速的壮大!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社会地位! 虽然仍是商人,虽然仍不能出仕,但毕竟是背靠朝廷的官商,社会地位不是寻常的商贾所能够比拟的! 总结下来的话就是说,哪怕是他们刘家以后规规矩矩的不做任何擦边的事情,不喝民血不从事灰色产业,也足以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另外,喝民血是什么情况跟我说说吧。”大饼画完了,朱瞻垶又打算从刘明正的嘴里抠点儿东西出来了。 “回殿下,其实这事儿并不是我们几家,就连一些小商人也都在做。”有了大饼在前面引诱着,刘明正这次痛快多了。 “自殿下上谏陛下实行一条鞭法之后,各地商人就找到了机会,联合各州县的地方官垄断了各地的民间交易。” “百姓们没钱,但又要缴纳赋税,最后就只能把粮食以及像棉麻等其他作物以低价卖给我们换取银钱。” “虽然后来考成法和替补法的实施让官员们收敛了起来不敢随便乱动,但商人们却早就占好了地盘,格局都已经形成了,只需要时不时地以不起眼的方式给各地官员点好处就是了。” 似乎是被朱瞻垶所画的那名为官商的大饼所吸引,刘明正不再留恋别的利益,很是痛快地说了出来。 “嗯……这样吗?”朱瞻垶手捏下巴,若有所思。 其实一条鞭法的弊端他一直都清楚,比起雍正的摊丁入亩法来说差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但当初他还是坚定地向老爷子推荐了一条鞭法。 原因无他,步子不能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想象一下,替补法、考成法再加上摊丁入亩,这三条法令一经推行,这天下的官员十中得有八九得下来,到时候大明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 虽然也有正在观政的士子,但那肯定是不够的。 除此之外,还会掀起官员们的反抗,虽然朱瞻垶并不怕,但这种反抗对民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朱瞻垶也只能是先推行考成法和替补法,让官员们有危机感,同时推行有机可趁的一条鞭法,暂时安抚住官员。 不过现在看来,这一条鞭法的弊端暴露的太早了,已经影响到百姓了,而且影响的面积还不小。 似乎,进一步的法令也该推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