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谁家机关算尽,谁家反被聪明误! (第2/2页)
,唯有凤年接了,王重楼的大黄庭,方才能够坐稳,北椋王的位子。 即便是他,也有着二品小宗师的武道修为,凤年想要压服,北椋的骄兵悍将,最少都得有,一品境界。 李义山却是反驳道:“王爷,此时强压,武当山恐怕不是什么好事,那位谪仙人陈玄,不像是个易与之人。” “应先让凤年,拜入武当山门下,先行修行武当山的玉柱心法。” “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到时候,即便是为了,北椋三州之地的百姓着想,王掌教估摸着,也不会拒绝,将大黄庭传给凤年。” 只要让凤年,接王重楼的大黄庭一事,成了武当山的家事,那么那位谪仙人,又能如何反对呢? 徐骁问道:“是否,太过于慢了些!” 李义山摇头道:“一点儿也不慢,武当山在北地,源远流长,北椋王府需要武当山。” “而太安城,则不那么需要武当山,想必那位王掌教,能够看清楚现状,谁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谁才是锦上添花。” 天高皇帝远,武当山自然不会选择,接受太安城的锦上添花,而丢弃北椋的雪中送炭。 徐骁微微一笑,说道:“那就按军师的意思办,今年正旦,我去太安城一趟!” “凤年,就让他拜入武当山门下,成为武当山的小师弟。” “我徐骁的儿子,总不能喊那个小牛鼻子,师叔吧!” “那样,岂不是乱了辈分?” 那洪洗象还是太不成器了些,若是当年洪洗象,敢下武当山来,来求他的话。 他也不见得会将脂虎,远嫁到江南之地,承受那些年轻士子的汹涌恶意。 李义山微微点头道:“这样最好不过了,只不过切记,千万别让小年,知道了二郡主的事情,否则事情可能会有变数。” 凤年的为人,他最为清楚,一旦让凤年知道,二郡主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恐怕,会将北椋王府,闹一个天翻地覆啊! ―― 而在王府哪一方大湖旁!
徐凤年手拿鱼竿,稳坐钓鱼台,笑着说道:“老剑神,武当山的大黄庭,真的有那么玄妙吗?” 虽然他爹早就跟他通过了气儿,可他是十分担忧,他爹这般做法,会不会惹得,武当山那位谪仙人不快。 他二姐上了武当山小半年,但是只有一封书信送回北椋王府,还是简短的两个字,‘无事。’ 这其中透露着古怪,按道理来说,她二姐至少也该,半个月一封书信才是啊! 李淳罡吃着,北椋王府采买的瓜果,笑着说道:“天下内功一半出武当,虽然其中有些夸大,但是也足以证明武当山,昔日是多么的庞大。” “别看你爹现在,敢在武当山耍威风,换做是在大奉时期,你爹要是敢在武当山这么嚣张,信不信武当山的道人,敢拎着刀剑,把你爹给砍死。” “武当山最为出名的是玉柱心法,但是最为难炼的却是,这大黄庭啊!” “王重楼两指断江,依靠的就是大黄庭的雄浑内力,不过若是传功的话,也得看时机,究竟能够继承多久,还要看接受传功之人的资质。”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徐小子八成,是要接了王重楼的大黄庭,也不知道,北椋王府究竟给武当山,许下了什么承诺。 才让武当山王重楼,这么小心翼翼,一点儿也不像是武评高手。 不就是个,二品小宗室吗?骤然出手,难道还有人,能够救得了徐骁的小命吗? 徐凤年怅然道:“徐骁跟王重楼谈了一笔买卖,但是貌似这一笔买卖,现在出了岔子,我二姐这一次,可能真的被徐骁给坑了。” “我那个姐夫,可不是什么善岔啊!” 李淳罡嘿嘿一笑,说道:“你才知道啊!那所谓的谪仙人,我看不透,至少现在的我看不透。” “但毫无疑问,真要打起来,我必然会输,而且是输得一败涂地!” 徐凤年继续问道:“难道连老剑神,也不是那位谪仙人的对手吗?” 李淳罡淡然道:“呵,你太看的起我老人家了,如果是换做数十年前,我或许还会同那位谪仙人,比拼一下剑道高低。” “但是现在吗?平平安安就是一切,别想着算计那陈玄了,否则被人家坑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啊!还得连累我老人家,给你们收尸。” 这些蝇营狗苟的算计,或许那位谪仙人不在意,但是当那位谪仙人在意的时候,可就不是这么简单,就能了的事情了呀! 那骑鹤下小莲花峰的手段,不说多么玄妙,但也属实是,让他感到震撼。 这么sao包的出场方式,究竟是怎么想出来呢? 比之他当年,御剑过广陵江,也是不差多少啊! 徐凤年平静的说道:“算计与否,我又能决定什么呢?” “一切都是我爹,跟我师傅在做,况且现在,北椋王府已经,同那位谪仙人联姻。” “总不至于,再坑我一把吧!” 李淳罡轻哼道:“你们这些人啊!都喜欢,让别人按照你们的想法去走。” “可那陈玄,既然号称谪仙人,又怎么可能是个心思单纯之辈呢?” “看吧!” “指不定什么,那陈玄的算计,就应验了。” “那些牛鼻子讲究一个,顺应天命,可惜的是天命,不在北椋啊!” 徐凤年淡然道:“北椋三十万铁骑,难道算不得天命吗?” 李淳罡冷笑道:“天意民心,离阳比北椋人多,这就是民心,有了民心,有些手中刀剑,这就是天意,说白了对于你们这些王侯而言。” “就是在比谁会忽悠人,谁忽悠的人多。” “但很显然,北椋三州之地,能够画的饼太小了些,也忽悠不到多少人。” “别说那些慷慨激昂的话,北椋三州之地从军者,多为生计!” “他们拿军饷,吃徐家的粮,徐家的将升官发财,就是这么个道理。” “从春秋乱战,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变过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